塞上曲

· 王称
中夜旄头跃,将军远戍边。 碛昏旗影暗,水滑马蹄穿。 剑拂秋霜冷,弓弯塞月圆。 直须清大漠,万里勒燕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旄头: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军旗,指代军队。
  • (qì):沙漠。
  • 旗影:旗帜的影子。
  • 水滑:形容水流湍急。
  • 秋霜:秋天的霜,比喻剑光冷冽。
  • 弓弯:拉开弓的样子。
  • 塞月:边塞的月亮。
  • 大漠:广阔的沙漠。
  • 燕然:山名,位于今蒙古国境内,古代常用来指代边疆。

翻译

夜半时分,军旗上的牦牛尾装饰跃动,将军远赴边疆驻守。 沙漠昏暗,旗帜的影子模糊不清,水流湍急,马蹄踏过水面。 剑光冷冽如秋霜,拉开弓如满月般圆。 只需清除广袤的沙漠,便可在万里之外的燕然山刻石记功。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将军夜半出征的壮丽场景,通过“旄头跃”、“旗影暗”、“马蹄穿”等生动细节,展现了边塞的艰苦与将士的英勇。诗中“剑拂秋霜冷,弓弯塞月圆”一句,以秋霜喻剑光,塞月喻弓形,形象地表达了将士的威武与决心。结尾“直须清大漠,万里勒燕然”更是抒发了将军立志平定边疆、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王称

明福建永福人,先世山东东阿人,字孟扬,一作孟扬。洪武中领乡荐,入国子监。旋陈情养母。永乐初授国史院检讨,与修《永乐大典),充副总裁。旋参英国公张辅军攻交趾,还守故官。与解缙交好,后坐缙党,下狱死。为人目空四海,辩若悬河,视余子琐琐,以是名虽日彰,谤亦随之。有《虚舟集》。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