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宗上人

· 王称
孤琴宿白枌,一锡喜逢君。 只为谭锋妙,因悲染世氛。 穷秋灯影靓,残月梵声闻。 明发身无住,空山又断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孤琴:孤独的琴声,比喻孤独的心境。
  • 宿白枌:宿,住宿;白枌,一种树,这里指在白枌树下住宿。
  • 一锡:锡杖,僧人所持的杖,代指僧人。
  • 谭锋:谭,同“谈”;锋,锋利,这里指言辞犀利、精妙。
  • 染世氛:被世俗的气息所污染。
  • 灯影靓:灯影,灯光下的影子;靓,美丽,这里指灯光下的影子显得格外美丽。
  • 梵声:梵音,佛教音乐,指僧人诵经的声音。
  • 明发:天明出发。
  • 身无住:身体没有固定的住所,指行踪不定。
  • 空山:空旷的山林。
  • 断云:断续的云彩,形容云彩飘散不定。

翻译

孤独的琴声在白枌树下过夜,幸喜遇到你这位持锡杖的僧人。 只为谈论的言辞精妙,因而悲哀被世俗的气息所污染。 深秋的夜晚,灯光下的影子显得格外美丽,残月下传来僧人诵经的声音。 天明出发,身体没有固定的住所,空旷的山林中又飘散着断续的云彩。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秋夜中偶遇僧人,两人相谈甚欢,但诗人感叹世俗的污染。诗中通过“孤琴”、“一锡”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孤独而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感。后两句以“灯影靓”、“梵声闻”营造出一种静谧而超脱的氛围,结尾的“身无住”、“空山断云”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行踪不定、心境空灵的意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厌倦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王称

明福建永福人,先世山东东阿人,字孟扬,一作孟扬。洪武中领乡荐,入国子监。旋陈情养母。永乐初授国史院检讨,与修《永乐大典),充副总裁。旋参英国公张辅军攻交趾,还守故官。与解缙交好,后坐缙党,下狱死。为人目空四海,辩若悬河,视余子琐琐,以是名虽日彰,谤亦随之。有《虚舟集》。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