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 卷上 · 徐爱录 · 门人徐爱录 · 四 [ ] 王守仁

郑朝朔问:“至善亦须有从事物上求者?” 先生曰:“至善只是此心纯乎天理之极便是。更于事物上怎生求?且试说几件看。” 朝朔曰:“且如事亲,如何而为温清之节,如何而为奉养之宜,须求个是当,方是至善。所

自君之出矣 [ ] 李咸用

自君之出矣,鸾镜空尘生。 思君如明月,明月逐君行。

自君之出矣 [ ] 张时彻

自君之出矣,雕梁复生燕。 思君如断石,投水不可见。 自君之出矣,鬓发如蓬卷。 思君如井干,时时辘轳转。 自君之出矣,衾枕歇芳兰。 思君如明星,夜夜在云间。

传习录 · 卷中 · 答顾东桥书 · 十一 [ ] 王守仁

来书云:“谓《大学》‘格物’之说,专求本心,犹可牵合。至于《六经》《四书》所载‘多闻多见’‘前言往行’‘好古敏求’‘博学审问’‘温故知新’‘博学详说’‘好问好察’,是皆明白求于事为之际,资于论说之间者

自君之出矣 [ ] 胡奎

自君之出矣,我琴不曾弹。 弦中哀与乐,只在转指间。 自君之出矣,蛾眉向谁画。 思君如明镜,挂在东窗下。 自君之出矣,夜夜卜灯花。 思君如车轮,何时碾到家。 自君之出矣,一望一回头。 思君如辘轳,展转何

挽张之洞联 [ ] 齐令辰

当彼元黄杂乱之秋,浩气敌千万人,独立不惧强哉矫; 自有新旧喧呶诸说,阅世再数十载,博学反约思我公。

牛山之木四章 [ ] 赵友直

牛山之木,于彼空谷。 悠悠我思,孰云勿谷。 牛山之木,欣欣其荣。 我有好爵,君子攸宁。 木其荣矣,繁霜瘁之。 静言思之,中心怆而。 木之瘁矣,益厚其根。 我之怀矣,匪善奚敦。

谏太宗十思疏 [ ] 魏徵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

慎独 [ ] 弘历

慎独之言始曾子,子思得之传孟氏。 岂惟学者立身方,吾乃因之悟治理。 常人于不见闻处,是谓独也斯慎尔。 惟于帝王独则无,长言试为申其旨。 无论明廷莅政时,如纶如綍谨所始。 深宫温室稍宴闲,复有嫔嫱及内史

致亭诗 [ ] 吴当

先民有觉,昧兹寡闻。 我其致之,匪学曷敦。 问辨言析,反思其存。 焕若融彻,大明初暾。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一 [ ] 王守仁

黄以方问:“‘博学于文’为随事学存此天理,然则谓‘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其说似不相合。” 先生曰:“《诗》《书》六艺,皆是天理之发见,文字都包在其中。考之《诗》《书》六艺,皆所以学存此天理也,不特发

文心雕龙 · 神思 [ 南北朝] 刘勰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

有所思 [ ] 两汉乐府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 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上之回 [ ] 薛蕙

上之回䄠灵畤,神心愉祚皇祉。 上之回定诸国,西南辑震东北。 上之回乐孔博,游昆田历鸣泽。 上之回乐无射,年万亿长无极。

自君之出矣 其二 [ ] 陈叔达

自君之出矣,明镜罢红妆。 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