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通·内篇·言语第二十 [ ] 刘知几

盖枢机之发,荣辱之主,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则知饰词专对,古之所重也。 夫上古之世,人惟朴略,言语难晓,训释方通。是以寻理则事简而意深,考文则词艰而义释,若《尚书》载伊尹之训,皋陶之谟,《洛诰》、《牧

礼记 · 学记 [ ] 戴圣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

刑法忠厚之至论 [ ] 苏辙

古之君子立于天下,非有求胜于斯民也。为刑以待天下之罪戾,而唯恐民之入于其中以不能自出也;为赏以待天下之贤才,而唯恐天下之无贤而其赏之无以加之也。盖以君子先天下,而后有不得已焉。夫不得已者,非吾君子之所

保定畿辅学堂联 [ ] 罗正钧

风首二南,备异日干城腹心之选; 学通六艺,扫末流词章考据之芜。

介之推不言禄 [ ] 左丘明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

人间词话 · 第三十六则 [ ] 王国维

美成《青玉案》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觉白石《念奴娇》、《惜红衣》二词,犹有隔雾看花之恨。

东坡 [ ] 薛季宣

江之广矣,一叶航斯。 东坡远矣,企而望斯。 彼草蒙茸,翳于雪堂。 决决滥泉,桥亦云亡。 人知其名,我怀允实。 崔嵬者山,有环彼室。 江之广矣,跋而髣髴。 悠哉悠哉,如泉流以出。 我思古人,寥其久矣。

传习录 · 卷中 · 答顾东桥书 · 七 [ ] 王守仁

来书云:“人之心体本无不明,而气拘物蔽,鲜有不昏;非学、问、思、辨以明天下之理,则善恶之机、真妄之辨,不能自觉,任情恣意,其害有不可胜言者矣。” 此段大略似是而非。盖承沿旧说之弊,不可以不辨也。夫学

慈溪县学记 [ ] 王安石

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 古者井天下之田,而党庠、遂序、国学之法立乎其中。乡射饮酒、春秋合乐、养老劳农、尊贤使能、考艺选言之政,至于受成、献馘、讯囚之事,无不出于学。于此养天下

永州龙兴寺东丘记 [ ] 柳宗元

游之适,大率有二:旷如也,奥如也,如斯而已。其地之凌阻峭,出幽郁,寥廓悠长,则于旷宜;抵丘垤,伏灌莽,迫遽回合,则于奥宜。因其旷,虽增以崇台延阁,回环日星,临瞰风雨,不可病其敞也;因其奥,虽增以茂树丛

送孟东野序 [ ] 韩愈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

刑赏忠厚之至论 [ ] 苏轼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

传习录 · 卷上 · 徐爱录 · 徐爱引言 [ ] 王守仁

先生于大学格物诸说,悉以旧本为正,盖先儒所谓误本者也。爱始闻而骇,既而疑,已而殚精竭思。参互错综,以质于先生,然后知先生之说,若水之寒,若火之热,断断乎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先生明睿天授,然和乐坦易

留君仪哀词 [ ] 郭祥正

怀伊人兮,漳水之湄。爰结好之初兮,予方出乎陷阱之羁縻。 彼知予之横罹兮,眷茕茕而弗支。氛侵侵而袭人兮,子独赠我以兰芝。 芳芬芬而爽吾衷兮,虽厄穷而弗疑。言涓涓而洗吾耳兮,寂尘听而凄其。 炊嘉黍而纳吾腹

三凤行赠海东之还江南 [ ] 虞集

海东之,兄弟三人如凤凰,胸臆羽翮皆文章,九年三入天门翔。 伯冲天,季惊人,一日四海皆知名。东之之文五色云,见者眩晃生眵昏,三进三已之,了若耳不闻。 二人得之,喜未足云,东之不愠乃可尊。束书江上还见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