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十一 [ 明] 王守仁
问:“‘惟精’‘惟一’是如何用功?”
先生曰:“‘惟一’是‘惟精’主意,‘惟精’是‘惟一’功夫;非‘惟精’之外复有‘惟一’也。‘精’字从‘米’,姑以米譬之:要得此米纯然洁白,便是‘惟一’意;然非加舂
传习录 · 卷中 · 答顾东桥书 · 七 [ 明] 王守仁
来书云:“人之心体本无不明,而气拘物蔽,鲜有不昏;非学、问、思、辨以明天下之理,则善恶之机、真妄之辨,不能自觉,任情恣意,其害有不可胜言者矣。”
此段大略似是而非。盖承沿旧说之弊,不可以不辨也。夫学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修易录 · 十一 [ 明] 王守仁
问:“《易》,朱子主卜筮,程《传》主理,何如?”
先生曰:“卜筮是理,理亦是卜筮。天下之理孰有大于卜筮者乎?只为后世将卜筮专主在占卦上看了,所以看得卜筮似小艺。不知今之师友问答,博学、审问、慎思、明
中庸 · 第二十章 [ 周] 子思
哀公问政。
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
「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仁者,人也,亲亲为
我思古人答焦千之伯强 [ 宋] 王令
我思古人兮,不古今之异时。生兹世之谁期,欲勿思而奈何。
独斯人之不见,聊永怀而自歌。乐吾行之舒舒,忘兹世之汲汲。
睇万里以自惊兮,岂宁俯以效拾。载重道远兮,予欲行而谁与。
累九鼎以自重兮,顾尪羸之弗举
赠钱献之序 [ 清] 姚鼐
孔子没而大道微,汉儒承秦灭学之后,始立专门,各抱一经,师弟传受,侪偶怨怒嫉妬,不相通晓,其于圣人之道,犹筑墙垣而塞门巷也。久之,通儒渐出,贯穿群经,左右证明,择其长说。及其敝也,杂之以谶纬,乱之以怪僻
问说 [ 清] 刘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
赠四川王公子敬之 [ 明] 湛若水
嗟予语敬之,敬之当听予。
敬亦无不在,语子敬读书。
当其未读时,天君自俨如。
及其对书册,万象涵太虚。
是谓以我观,勿以此丧志。
舍之求放心,离物以为二。
学问与思辨,古训乃其地。
无在无不在,事事亦
唐才子传 · 宋之问 [ 元] 辛文房
之问,字延清,汾州人。上元二年进士。伟貌辩给。甫冠,武后召与杨炯分直习艺馆,累转尚方监丞。
后游龙门,诏从臣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后赐锦袍。之问俄顷献,后览之嗟赏,更夺袍以赐。后求北门学士,以有齿
传习录 · 卷上 · 徐爱录 · 门人徐爱录 · 六 [ 明] 王守仁
爱问:“昨闻先生‘止至善’之教,已觉功夫有用力处,但与朱子‘格物’之训,思之终不能合。”
先生曰:“‘格物’是‘止至善’之功。既知‘至善’,即知‘格物’矣。”
爱曰:“昨以先生之教推之‘格物’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