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湛上人病

· 史谨
一住烟霞岁月深,老来无柰病魔侵。 不闻弟子传三咒,自对维摩戏五禽。 天地为棺终有分,死生如梦不关心。 扶藜强出禅房去,欲扫松花力未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湛上人:指诗中的僧人,上人是佛教中对高僧的尊称。
  • 烟霞:这里指山林间的云雾,常用来比喻隐居的生活环境。
  • :同“奈”,如何,怎么。
  • 病魔:指疾病,比喻疾病像魔鬼一样折磨人。
  • 三咒:佛教中的咒语,这里指僧人传授的经文。
  • 维摩:即维摩诘,佛教中的一位大居士,智慧深广,这里可能指僧人自己。
  • 五禽:指五禽戏,一种模仿动物动作的健身方法,这里可能指僧人自创的健身动作。
  • 天地为棺:比喻人死后回归自然,与天地同在。
  • 死生如梦:佛教认为生死轮回如同梦境,不真实。
  • 扶藜:拄着藜杖,藜是一种植物,其茎可做杖。
  • 力未禁:力量不足以支撑。

翻译

我在这山林间隐居已久,岁月悠悠, 如今老来,却无法抵挡疾病的侵袭。 不再听弟子们念诵那三篇咒语, 我自己对着维摩诘,戏耍着五禽之戏。 天地最终会成为我的棺材,这是命中注定, 生死轮回,对我而言,不过是场梦,不再关心。 我拄着藜杖,勉强走出禅房, 想要清扫松花,却感到力量不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僧在山林隐居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对生死的豁达看法。诗中,“烟霞”、“病魔”、“三咒”、“维摩”、“五禽”等词语,构建了一个超脱尘世的僧侣形象。老僧虽然身体衰弱,但对生死却持有一种超然的态度,认为生死如梦,不再挂怀。诗的最后,老僧虽然力不从心,但仍坚持走出禅房,体现了他的坚韧和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哲理的深刻思考。

史谨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公谨,号吴门野樵。洪武中谪居云南,以荐为应天府推官,迁湘阴县丞。罢官后,侨居南京。性高洁,喜吟咏,工绘画。筑独醉亭,卖药自给。有《独醉亭诗集》。 ► 40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