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归

离家四五载,骨肉多猜疑。 生还不自分,忽如梦与迷。 小儿不识父,大儿惊我归。 妻子怨离别,笑言仍嗟咨。 此别未为久,何得生酸悲。 明朝事行役,为余备晨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猜疑(cāi yí):怀疑,不信任。
  • 生还(shēng huán):活着回来。
  • 嗟咨(jiē zī):叹息。
  • 行役(xíng yì):指因公外出。

翻译

离家已有四五年,家人对我的生死多有猜疑。 我活着回来,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仿佛梦中迷离。 小孩子不认识我这个父亲,大孩子对我的归来感到惊讶。 妻子抱怨离别之苦,虽然我笑着回应,心中仍不免叹息。 这次离别并不算久,为何心中却生出酸楚的悲伤。 明天又要因公外出,她为我准备早晨的饭菜。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王叔承离家多年后归来的复杂情感。诗中,“骨肉多猜疑”一句,既揭示了家人对诗人安危的担忧,也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亲情的牵挂。归来后,家人的反应各异,小儿的陌生、大儿的惊讶、妻子的抱怨与叹息,都生动地描绘了家庭成员间情感的微妙变化。最后,诗人提到明朝又将因公外出,晨炊的准备暗示了生活的继续,也透露出诗人对家庭的不舍与责任感。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家庭的深情和对生活的无奈。

王叔承

明苏州府吴江人,初名光胤,以字行,更字承父,晚又更字子幻,复名灵岳,自号昆仑山人。少孤。不学八股文应举。家贫,为赘婿,被妇翁逐出,携妇归家,贫益甚。入都,作客于大学士李春芳家。春芳有所撰述,觅之,往往卧酒楼,欠伸不肯应。与王锡爵为布衣交。三王并封议起,叔英遗书数千言,谓当引大义,以去就力争。曾纵游吴越闽楚及塞上各地。其诗极为王世贞兄弟所称。卒于万历中,年六十五。有《吴越游编》、《楚游编》、《岳游编》等。 ► 1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