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公同游神乐观

· 王称
凉雨度高阁,萧条秋气深。 洞门薄微寒,逸兴生前林。 道人琳馆静,开窗修竹阴。 讵因避书简,偶此谐缨簪。 扫石鸣素弦,遂忘名迹侵。 前山倏已见,秀色浮重襟。 翳翳青桑枝,飒飒来远音。 笑言欲遗返,落影明西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经过。
  • 萧条:形容秋天景色凄凉。
  • 洞门:指道观的门。
  • 逸兴:闲适的心情。
  • 道人:指道士。
  • 琳馆:精美的道观。
  • 修竹:长竹。
  • 讵因:岂因,难道是因为。
  • 谐缨簪:和谐地佩戴着官帽和发簪,指与官员们和谐相处。
  • 扫石:清扫石阶。
  • 素弦:指琴弦。
  • 倏已:突然已经。
  • 秀色:美丽的景色。
  • 重襟:胸怀。
  • 翳翳:形容树木茂密。
  • 飒飒:形容风声。
  • 遗返:返回。
  • 落影:夕阳的影子。
  • 西岑:西边的山。

翻译

凉爽的雨经过高阁,秋天的气息显得格外凄凉。 道观的门透着微微的寒意,我怀着闲适的心情来到前林。 道士的琳馆静悄悄的,开窗便能看到长竹的阴影。 难道是因为逃避文书工作,偶然与官员们和谐相处。 清扫石阶,弹奏着琴弦,于是忘记了名声和痕迹的侵扰。 前山突然出现在眼前,美丽的景色充满了胸怀。 茂密的青桑枝间,风声飒飒传来远方的声音。 笑谈间想要返回,夕阳的影子照亮了西边的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王称与诸公同游神乐观的情景,通过秋雨、秋气、道观、修竹等元素,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中“扫石鸣素弦,遂忘名迹侵”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而“前山倏已见,秀色浮重襟”则展现了自然美景对诗人心灵的触动。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王称

明福建永福人,先世山东东阿人,字孟扬,一作孟扬。洪武中领乡荐,入国子监。旋陈情养母。永乐初授国史院检讨,与修《永乐大典),充副总裁。旋参英国公张辅军攻交趾,还守故官。与解缙交好,后坐缙党,下狱死。为人目空四海,辩若悬河,视余子琐琐,以是名虽日彰,谤亦随之。有《虚舟集》。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