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孙明府之崇明

昔年芸歌侣,凫舄向南征。 官俸鱼租入,衙斋蜃气成。 问程看日出,到海听鸡鸣。 地僻无官长,何须束带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芸歌侣:指一同读书的朋友。芸,指芸香,古代常用以驱除书虫,因此代指书籍或读书。
  • 凫舄:指仙人所穿的鞋子,这里比喻孙明府如仙人般轻盈地前往崇明。
  • 官俸:官员的薪水。
  • 鱼租:指以鱼作为税收的租税。
  • 衙斋:官署中的书房。
  • 蜃气:海市蜃楼,这里形容衙斋的景象如同海市蜃楼般虚幻。
  • 问程:询问路程。
  • 到海:到达海边。
  • 听鸡鸣:听到鸡叫,指天亮。
  • 地僻:地方偏僻。
  • 无官长:没有高级官员。
  • 束带迎:指穿戴整齐迎接上级官员。

翻译

昔日一同读书的伙伴,如今像仙人般轻盈地向南征去崇明。 他的官俸中包含了以鱼作为租税的收入,官署中的书房景象如同海市蜃楼般虚幻。 在前往崇明的路上,他可以欣赏日出的美景,到达海边时能听到鸡鸣,意味着新的一天开始。 那地方偏僻,没有高级官员,因此无需穿戴整齐迎接。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孙明府前往崇明的情景,通过“凫舄向南征”、“衙斋蜃气成”等意象,展现了旅途的神秘与美丽。诗中“官俸鱼租入”反映了当时的地方特色,而“地僻无官长,何须束带迎”则表达了孙明府在偏远地区任职的自在与豁达。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旅途的祝福和对官场生活的独特见解。

王稚登

明常州府武进(一作江阴)人,移居苏州,字伯谷,号玉遮山人。十岁能诗,既长,名满吴会。吴门自文徵明后,风雅无定属,稚登尝及徵明门,遥接其风,擅词翰之席者三十余年,为同时代布衣诗人之佼佼者。闽粤人过苏州者,虽商贾亦必求见乞字。万历中征修国史,未上而史局罢。曾编散曲为《吴骚集》,所收己作不少。又有《吴郡丹青志》、《奕史》《吴社编》及《尊生斋集》等。 ► 2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