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相国故居访李孝甫太仆

鱼文匕首不离身,马踏长安市里尘。 重过杨家旧亭子,深悲侯氏老门人。 朱栏易主花无色,青眼逢君酒可亲。 同是中郎琴畔客,一般憔悴各沾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鱼文匕首:指随身携带的匕首,鱼文形容其精美。
  • 长安市里尘:长安,古代都城,这里指繁华的都市;市里尘,指都市中的尘土,比喻繁忙喧嚣的生活。
  • 杨家旧亭子:指杨家的旧居或亭台,这里可能指袁相国故居的一部分。
  • 侯氏老门人:侯氏,可能指某位已故的知名人士;老门人,指长期跟随的门客或学生。
  • 朱栏易主:朱栏,红色的栏杆,常用来形容华丽的建筑;易主,指所有权或居住权的变化。
  • 青眼:指对人表示好感的眼神,与“白眼”相对。
  • 中郎:古代官职名,这里可能指某位官员或文人。
  • 一般憔悴各沾巾:一般,同样;憔悴,形容因忧愁或疾病而面容消瘦;沾巾,指拭泪,形容悲伤。

翻译

随身携带着精美的匕首,马蹄踏过长安城中的尘土。 再次来到杨家的旧亭子,深感悲伤因为曾是侯氏的老门人。 红色的栏杆已换了主人,花儿也失去了往日的色彩。 用青眼相待,与你相逢时酒显得格外亲切。 我们都是中郎琴旁的客人,同样憔悴,各自拭泪。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重访故地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变迁的感慨。诗中“鱼文匕首不离身”和“马踏长安市里尘”描绘了诗人的行踪和都市的繁华,而“重过杨家旧亭子”和“深悲侯氏老门人”则透露出对旧日时光的怀念与悲伤。后两句通过“朱栏易主”和“青眼逢君”对比了物是人非的感慨和友情的珍贵。结尾的“一般憔悴各沾巾”则深刻表达了与友人共同的哀愁和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深情追忆和对现实的深刻感悟。

王稚登

明常州府武进(一作江阴)人,移居苏州,字伯谷,号玉遮山人。十岁能诗,既长,名满吴会。吴门自文徵明后,风雅无定属,稚登尝及徵明门,遥接其风,擅词翰之席者三十余年,为同时代布衣诗人之佼佼者。闽粤人过苏州者,虽商贾亦必求见乞字。万历中征修国史,未上而史局罢。曾编散曲为《吴骚集》,所收己作不少。又有《吴郡丹青志》、《奕史》《吴社编》及《尊生斋集》等。 ► 2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