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寄吴氏伯仲

烟中流水晓潺潺,扬子津头雨一湾。 沾袖成斑皆客泪,隔江如黛是家山。 欲探子母羞钱箧,未卜雌雄泣剑环。 寄语吴郎三玉树,莫因裘敝笑人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潺潺 (chán chán):形容水流声。
  • 扬子津:地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
  • (dài):古代女子用来画眉的青黑色颜料,这里比喻山的颜色。
  • 子母:指钱币的正反面。
  • 钱箧 (qián qiè):装钱的箱子。
  • 雌雄:这里指剑的正反面。
  • 剑环:剑柄上的环状装饰。
  • 玉树:比喻才貌双全的年轻人。
  • 裘敝 (qiú bì):破旧的皮衣,比喻贫穷或落魄。

翻译

烟雾中的江水在清晨潺潺流淌,扬子津头有一湾细雨。 衣袖上沾满了斑斑点点的泪水,都是客居他乡的辛酸;隔着江水,那青黑色的山峦便是我的家乡。 想要探看钱币的正反面,却羞于打开装钱的箱子;不知道剑的正反面,却因未卜先知而哭泣。 寄语吴家的三位才俊,不要因为我的落魄而嘲笑我归乡。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外漂泊的孤独与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诗中,“烟中流水”与“扬子津头雨”共同营造了一种朦胧而凄美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后两句通过对钱币和剑的比喻,抒发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现状的无奈。结尾处,诗人寄语吴家兄弟,表达了自己虽落魄但不失尊严的心态,同时也透露出对友情的珍视。

王稚登

明常州府武进(一作江阴)人,移居苏州,字伯谷,号玉遮山人。十岁能诗,既长,名满吴会。吴门自文徵明后,风雅无定属,稚登尝及徵明门,遥接其风,擅词翰之席者三十余年,为同时代布衣诗人之佼佼者。闽粤人过苏州者,虽商贾亦必求见乞字。万历中征修国史,未上而史局罢。曾编散曲为《吴骚集》,所收己作不少。又有《吴郡丹青志》、《奕史》《吴社编》及《尊生斋集》等。 ► 2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