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夜莲蓉湖与周锡臣张鸣教对月有怀安茂卿

仙侣相携醉玉缸,暮山浮黛水淙淙。 何人不赏中秋闰,几度能逢八月双。 云里闻歌声隔寺,花间吹笛手临窗。 芙蓉泣露红芳早,欲寄佳人奈涉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仙侣: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 玉缸:古代盛酒的器具,这里指酒。
  • 暮山浮黛:傍晚的山色呈现出深绿色。
  • 水淙淙:水流声。
  • 中秋闰:闰年中的中秋节。
  • 八月双:指八月中出现两次的月亮,即闰八月。
  • 云里闻歌:在云雾缭绕中听到歌声。
  • 花间吹笛:在花丛中吹奏笛子。
  • 芙蓉泣露:芙蓉花上的露水,形容露水如泪。
  • 红芳早:指花儿早开。
  • 奈涉江:无奈要渡过江去。

翻译

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畅饮美酒,傍晚的山色深绿,水声潺潺。 谁不欣赏这闰年中的中秋节,几次能遇到八月中出现两次的月亮呢? 在云雾中听到歌声,似乎来自远处的寺庙,花丛中有人临窗吹笛。 芙蓉花上的露水如泪,红花早早开放,想要寄给佳人,却无奈要渡过江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中秋闰夜与友人共饮、赏月的情景,通过“仙侣相携”、“暮山浮黛”等意象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雅致和自然景色的美丽。诗中“何人不赏中秋闰,几度能逢八月双”表达了对特殊时刻的珍惜,而“云里闻歌”、“花间吹笛”则增添了诗意的浪漫与神秘。结尾的“芙蓉泣露红芳早,欲寄佳人奈涉江”则透露出对远方佳人的思念与无奈,情感真挚动人。

王稚登

明常州府武进(一作江阴)人,移居苏州,字伯谷,号玉遮山人。十岁能诗,既长,名满吴会。吴门自文徵明后,风雅无定属,稚登尝及徵明门,遥接其风,擅词翰之席者三十余年,为同时代布衣诗人之佼佼者。闽粤人过苏州者,虽商贾亦必求见乞字。万历中征修国史,未上而史局罢。曾编散曲为《吴骚集》,所收己作不少。又有《吴郡丹青志》、《奕史》《吴社编》及《尊生斋集》等。 ► 2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