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丰城刘静庵卷

· 王缜
摆脱尘嚣势利关,园林赢得此身闲。 柴门昼掩无人到,花鸟成诗祇自删。 少室幽情清似水,秣陵高义重于山。 古来斯道今谁是,都付先生一担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摆脱:摆脱,脱离。
  • 尘嚣:尘世的喧嚣,指纷扰的世俗生活。
  • 势利:以权势和财利为重,指世俗的功利心态。
  • 赢得:获得。
  • 柴门:用树枝编扎的简陋门扉,常指贫寒之家。
  • 昼掩:白天关闭。
  • 花鸟成诗:花鸟自然之美,足以成为诗作的素材。
  • 祇自删:只自己删改,指自己创作并修改诗作。
  • 少室:指少室山,位于河南省,这里比喻清幽的环境。
  • 秣陵:古代地名,今南京,这里指高尚的道德情操。
  • 高义:高尚的道德和义气。
  • 都付:全都交给。
  • 一担间:一肩挑起,指承担。

翻译

脱离了尘世的喧嚣和势利,我在园林中获得了身心的闲适。 简陋的门扉白天紧闭,无人打扰,花鸟的自然之美,足以成为我诗作的素材,我独自创作并修改。 少室山的幽情清澈如水,秣陵的高尚义气重于山岳。 自古以来,这种道义精神现在谁来继承?全都交给了先生一肩挑起。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清幽生活的向往。诗中,“摆脱尘嚣势利关”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的决心。后文通过对“柴门昼掩无人到”和“花鸟成诗祇自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得其乐。最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少室幽情”与“秣陵高义”,强调了诗人对高尚道德的推崇,并将这种精神传承的责任寄托于“先生”,体现了诗人对后继有人的期望。

王缜

明广东东莞人,字文哲。弘治六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强直敢言。正德初为云南左参政,忤刘瑾,借故罚米五百石,售家产以偿。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苏松诸府,督兵歼刘七于狼山。世宗即位,升南京户部尚书。卒官。 ► 4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