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相公六帙仰同诸公共次方密之学士旧韵二首
千古英雄此赤方,漓江南下正汤汤。
情深北阙多艰后,兴寄东皋信美乡。
进酒自吹松粒曲,裁诗恰赋芰荷裳。
萧森天放湘累客,得倚商歌侍羽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六帙(liù zhì):指六十岁。帙,古代计算年龄的单位,一帙为十年。
- 赤方:指中国,古代认为中国位于四方之中,故称赤方。
- 漓江: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著名的河流之一。
- 汤汤(shāng shāng):形容水流浩大的样子。
- 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的地方,也泛指朝廷。
- 东皋:泛指田野或高地。
- 松粒曲:指用松子酿制的酒。
- 芰荷裳(jì hé cháng):用芰叶和荷叶制成的衣裳,比喻清贫或隐士的生活。
- 湘累:指屈原,因其投湘水自尽,故称湘累。
- 商歌:悲凉的歌。
- 羽觞(yǔ shāng):古代的一种酒器,形状像雀,两翼翘起。
翻译
千古英雄聚集在这中国的土地上,漓江水浩浩荡荡向南流去。 深情地向北望去,朝廷多艰,而兴致则寄托在东边的田野和美丽的乡土。 自酿松子酒,自吹自饮,赋诗恰似裁制芰荷衣裳,表达隐逸之情。 在这萧瑟的景象中,天意放逐了像屈原这样的客人,我得以倚着悲歌,侍奉在酒宴旁。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江南水乡的隐逸生活,同时表达了对朝廷的深情与对乡土的眷恋。诗中“千古英雄”与“漓江”形成壮阔的背景,而“北阙多艰”与“东皋信美乡”则对比了朝廷的艰难与乡土的美好。后两句通过“松粒曲”与“芰荷裳”的意象,进一步抒发了隐逸生活的自得与清高。结尾的“湘累客”与“商歌侍羽觞”则透露出一种被放逐的悲凉与对酒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