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友人游载酒堂韵

· 王佐
鹃送南声到洛阳,浮云白昼掩阳光。 世忧文字乱天下,天遣先生閟海乡。 过化真成孚草木,人心犹自爱桄榔。 无因得载城南酒,仰止惟持一炷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鹃送南声:指杜鹃鸟的叫声,传说中杜鹃鸟的叫声能预示着南方的消息。
  • 浮云白昼掩阳光:比喻世事无常,好景不常。
  • 过化:指经过教化。
  • 孚草木:指草木因受到教化而显得有灵性。
  • 桄榔:一种植物,这里可能指代某种美好的事物或景象。
  • 仰止:仰望,表示敬仰。
  • 一炷香:一根点燃的香,常用来表示虔诚的祈祷或敬意。

翻译

杜鹃鸟的叫声预示着南方的消息传到了洛阳,但浮云在白昼遮挡了阳光。世间忧虑文字能扰乱天下,上天派遣先生隐居在海边的乡村。经过教化,草木都显得有灵性,人们的心中依然喜爱着那美好的桄榔。没有机会带着城南的美酒,只能手持一根点燃的香,表达对先生的敬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杜鹃鸟叫声和浮云遮挡阳光的描绘,隐喻了世事的无常和混乱。诗中提到“文字乱天下”,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动荡的忧虑。后文通过对“过化”和“桄榔”的赞美,表达了对教化之力和美好事物的向往。最后,诗人以未能携带美酒,只能持香表达敬意的遗憾,抒发了对隐居海乡的先生的深切敬仰。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高尚人格的敬仰。

王佐

明广东海丰人。永乐中举人。入国子监,以学行闻。擢吏科给事中。器宇凝重,奏对详雅,为宣宗所知,超拜户部侍郎,巡视太仓、临清、德州诸仓积弊。正统七年进尚书,调剂国用,节缩有方。死于土木之变。 ► 3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