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昭代诸家体三十八首一刘护军基秋兴

三晋云山西爽开,犹凭呼吸近燕台。 时依朱邸陪仙仗,喜际青阳进寿杯。 铃阁雪消春草长,牙旌风急暮笳哀。 葵心欲逐桑乾水,萦绕金河辇道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晋:指春秋时期的晋国,后分为韩、赵、魏三国,故称三晋。
  • 云山:高耸入云的山。
  • 西爽:西边的明朗景象。
  • 燕台:指燕京,即今北京。
  • 朱邸:红色的府邸,指贵族或高官的宅邸。
  • 仙仗:指皇帝的仪仗。
  • 青阳:指春天。
  • 寿杯:祝寿的酒杯。
  • 铃阁:悬挂铃铛的阁楼,常指军事或官府的要地。
  • 牙旌:用象牙装饰的旗帜,指军旗。
  • 暮笳:傍晚时吹奏的笳声,笳是一种古代乐器。
  • 葵心:比喻忠诚的心。
  • 桑乾水:即桑干河,流经北京的一条河流。
  • 金河:指金水河,流经北京的一条河流。
  • 辇道:皇帝车驾行走的道路。

翻译

三晋之地的高耸云山,西边景象明朗开阔,仿佛还能通过呼吸感受到燕京的气息。 曾经在红色的贵族府邸中陪伴皇帝的仪仗,欣喜地在春天向皇帝进献祝寿的酒杯。 铃阁上的雪已经融化,春天的草儿生长,牙旌在风中急速飘扬,傍晚的笳声哀怨。 我的忠诚之心如同追逐桑干河的水流,萦绕在金水河畔的皇帝车驾行走的道路上。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对燕京的深情及对皇帝的忠诚。诗中,“三晋云山”与“西爽”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象,而“朱邸”、“仙仗”则体现了作者与皇室的亲近。通过“铃阁雪消”、“牙旌风急”等细腻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与军事的紧张。结尾的“葵心欲逐桑乾水”深刻表达了对皇帝的忠诚与追随,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