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漫天撇地:形容花瓣飘落的景象。
- 系匏:系住葫芦,比喻难以挽留。
- 入幕:进入帘幕,指花瓣飘入室内。
- 髡留:指花瓣落在头发上。
- 同尘:与尘埃混同,比喻花瓣与尘埃一同落下。
- 颐指:用下巴示意,比喻随意指挥。
- 吟鞘:吟咏的声音,鞘指剑鞘,比喻吟咏声如剑出鞘。
- 梅交隙末:梅花与其他植物交错,隙末指缝隙的末端。
- 三友:指松、竹、梅,常被称作“岁寒三友”。
- 果筮离群:果实脱离群体,筮指卜筮,比喻果实如卜筮般独立。
- 剥上爻:《易经》中的“剥”卦,上爻指卦象的最上一条线,象征剥落。
- 和露倚云:与露水、云彩相伴,形容花的高洁。
- 芳兰何事把琼茅:芳兰为何要与琼茅(一种草)相比,比喻高洁之物不应与平凡之物相提并论。
翻译
花瓣漫天飘落,不要嘲笑,谁能向春风求得系住葫芦般的挽留。花瓣飘入帘幕,落在头发上,依偎在画烛旁,与尘埃混同,随意指挥听那吟咏声如剑出鞘。梅花与其他植物交错,缝隙中的末端损伤了岁寒三友,果实如卜筮般独立,脱离群体,象征着剥落的卦象。花儿与露水、云彩相伴,争着早晚的时光,芳兰为何要与琼茅相比,高洁之物不应与平凡之物相提并论。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落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迁的感慨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诗中“漫天撇地”形象地描绘了花瓣的飘落,而“谁向春风得系匏”则抒发了对美好事物难以挽留的无奈。后文通过“梅交隙末损三友”等句,进一步以梅花、果实等自然元素,寓意了生命的脆弱与独立。结尾的“芳兰何事把琼茅”则是对高洁品质的坚持,表达了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
王夫之的其他作品
- 《 渔家傲 · 翠涛作煨榾柮诗索和以词代之六首 》 —— [ 明 ] 王夫之
- 《 读甘蔗生遣兴诗次韵而和之七十六首 》 —— [ 明 ] 王夫之
- 《 浣溪沙 · 病起春日小步 》 —— [ 明 ] 王夫之
- 《 洞庭秋三十首 》 —— [ 明 ] 王夫之
- 《 读甘蔗生遣兴诗次韵而和之七十六首 》 —— [ 明 ] 王夫之
- 《 恋响台 》 —— [ 明 ] 王夫之
- 《 潇湘逢故人慢赠李简尤初度简尤方五十髭髯如雪已十馀年矣 》 —— [ 明 ] 王夫之
- 《 敔筑土室授童子读题曰蕉畦口占示之四首 其三 》 —— [ 明 ] 王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