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泰陵诗

千林松桧郁相回,永夜风生浣海哀。 万国昔曾瞻气象,五云空复护崔嵬。 古来凤鸟长难至,天上龙髯定不回。 苦忆焚香赐第日,报恩真愧济时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松桧 (sōng guì):松树和桧树,常绿乔木。
  • 永夜:长夜。
  • 浣海:可能指海边的洗涤,这里比喻风声如海浪般哀怨。
  • 万国:指各国,泛指天下。
  • 五云:五彩祥云,古代常用来象征吉祥。
  • 崔嵬 (cuī wéi):高耸的样子。
  • 凤鸟:凤凰,传说中的神鸟,象征吉祥。
  • 龙髯:龙的胡须,这里比喻皇帝的遗迹或遗物。
  • 赐第:赐予的府邸,指皇帝赐予的官职或荣誉。
  • 报恩:回报恩情。
  • 济时才:指能够救助时世、有才能的人。

翻译

千林中的松树和桧树郁郁葱葱,相互环绕,长夜中风声如海浪般哀怨。 曾经各国都仰望这里的气象,五彩祥云空自环绕着高耸的陵墓。 自古以来,凤凰这样的吉祥之鸟难以到来,天上的龙髯也定然不会再回。 苦苦回忆起皇帝赐予府邸的那一天,我深感愧疚,因为我的才能实在不足以报答这样的恩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郑泰陵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和对自身才能不足的愧疚。诗中“千林松桧”和“永夜风生”描绘了陵墓的幽静与哀愁,而“万国昔曾瞻气象”和“五云空复护崔嵬”则反映了陵墓曾经的辉煌与现今的孤寂。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皇帝恩赐的感激与自责,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交织。

王立道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懋中,号尧衢。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有《具茨集诗文》。 ► 6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