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竹

· 王佐
潇湘绿玉昆仑石,移向高堂之素壁。 四座凉风带雪吹,半窗疏雨和烟滴。 九疑梦断瑶瑟寒,贴云影落双飞鸾。 霓旌掩冉欲归去,美人持赠青琅玕。 也曾拂拭苍苔色,坐弄参差楚天碧。 曲终日暮山鬼啼,自写幽情寄相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潇湘:指湘江,因湘江水清深故名。
  • 绿玉:形容竹子的颜色。
  • 昆仑石:指昆仑山上的石头,这里比喻竹子的坚硬。
  • 高堂:高大的厅堂。
  • 素壁:白色的墙壁。
  • 九疑:指九疑山,传说中舜帝的葬地,在今湖南省境内。
  • 瑶瑟:古代的一种弦乐器,似琴。
  • 霓旌:彩色的旗帜,这里形容云彩。
  • 掩冉:渐渐遮掩。
  • 青琅玕:青色的美玉,这里比喻竹子。
  • 参差:不齐的样子。
  • 楚天:楚地的天空,泛指南方。
  • 山鬼:山中的鬼怪,这里指山中的精灵。

翻译

湘江边的绿竹如同昆仑山上的坚石,被移到了高大的厅堂的白色墙壁上。 四座都感受到了凉风,仿佛带着雪花吹拂,半开的窗户传来稀疏的雨声和烟雾般的滴水声。 九疑山的梦境中,瑶瑟的音乐让人感到寒冷,云彩中的双飞鸾鸟仿佛贴着天空飞翔。 彩色的云彩渐渐遮掩,仿佛要归去,美人赠送我青色的美玉。 我也曾拂去苍苔上的颜色,坐在那里弹奏着不齐的曲调,望着楚地的碧空。 曲终人散,日暮时分,山中的精灵开始啼叫,我写下这份幽深的情感,寄托对往事的回忆。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湘江边的绿竹和昆仑石的意象,营造出一种高洁而幽静的氛围。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神话传说元素,如九疑山、瑶瑟、霓旌等,增强了诗歌的神秘感和艺术性。通过对比现实与梦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往事的深深怀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王佐

明广东海丰人。永乐中举人。入国子监,以学行闻。擢吏科给事中。器宇凝重,奏对详雅,为宣宗所知,超拜户部侍郎,巡视太仓、临清、德州诸仓积弊。正统七年进尚书,调剂国用,节缩有方。死于土木之变。 ► 3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