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鹘行赠陈少岳兵宪

· 王问
九月十月天有风,江门万里吹云空。霜寒草枯野火灭,雉兔飞穴原田中。 韝上苍鹰卸绦縼,目睛滚粟势力雄。横霄瞥电翻曙色,下捎平冈吻血红。 君不见汾阳令公今在朝,两河兵甲不敢骄。又不见白衣将军世莫比,才脱兜鍪虏夜徙。 何况区区东峤夷,朝食即为齑粉期。仍将大勇存恩信,载戢干戈包虎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海鹘:海上的猛禽,这里比喻勇猛的将士。
  • 兵宪:古代对军事官员的尊称。
  • (gōu):古代用来系鹰的皮带。
  • 绦縼(tāo xiàn):用来系鹰的细绳。
  • 滚粟:形容鹰眼的锐利和动态。
  • 横霄:横越天空。
  • 瞥电:形容动作迅速如闪电。
  • (shāo):轻轻触碰。
  • 吻血红:形容鹰捕猎时嘴角沾血的情景。
  • 汾阳令公:指唐代名将郭子仪,因其封地在汾阳,故称。
  • 两河:指黄河与洛河,这里泛指中原地区。
  • 兵甲:指士兵和武器。
  • 白衣将军:指唐代名将李靖,因其常穿白衣,故称。
  • 兜鍪(dōu móu):古代战士的头盔。
  • 虏夜徙:指敌人夜间逃走。
  • 东峤夷:指东方的蛮夷,这里可能指边疆的异族。
  • 齑粉:碎末,比喻轻易击败。
  • (jí):收藏。
  • 干戈:古代兵器,这里指战争。
  • 包虎皮:比喻将战争的武器收藏起来,象征和平。

翻译

九月十月间,天空常有风,江门万里云空被吹散。霜降草枯,野火已灭,雉兔在原野中飞奔。 鹰被卸下皮带和细绳,眼睛锐利如滚动的粟粒,气势雄壮。横越天空,如闪电般迅速,掠过平冈,嘴角沾着鲜红的血。 你不见汾阳的令公郭子仪如今在朝,中原的兵甲不敢骄横。又不见白衣将军李靖,世上无人能比,刚脱下头盔,敌人便连夜逃走。 何况那区区的东方蛮夷,早晨出兵即可轻易击败。仍以大勇保持恩信,将战争的武器收藏起来,象征和平。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海鹘(鹰)的勇猛和迅速,比喻了兵宪的英勇和军事才能。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如霜降草枯、野火灭,营造了一种战争即将来临的紧张氛围。后文通过对历史名将郭子仪和李靖的提及,强调了勇猛与恩信并重的军事理念。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通过“戢干戈包虎皮”的意象,传达了收藏武器、结束战争的美好愿望。

王问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子裕。嘉靖十七年进士。除户部主事,监徐州仓,减羡耗十二三。改南职方,历车驾郎中、广东按察佥事。父死,不复仕,隐居湖滨宝界山,兴至则为诗文,或点染丹青,山水人物花鸟皆精妙。以学行称,门人私谥文静先生。 ► 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