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岭下吊施子羽

· 王问
述者终已矣,存者日以衰。秋风感人情,胡能不悲思。 胤子至我前,楚楚有令仪。谓从嘉祥月,奉君掩累。 托体青山阿,夜台甗音辉。昔君常相近,今者隔泉闱。 陇下一杯酒,酹君讵能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绣岭: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施子羽: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亲人。
  • 述者:指已故的人。
  • 终已矣:已经结束,指已故者的一生。
  • 存者:指还活着的人。
  • 日以衰:日渐衰老。
  • 胤子:儿子。
  • 楚楚:形容整齐、端庄。
  • 令仪:美好的仪态。
  • 嘉祥月:吉祥的月份,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月份。
  • 奉君掩累:奉命处理后事。
  • 托体:安葬。
  • 青山阿:青山脚下。
  • 夜台:墓地。
  • 甗音辉:甗(yǎn),古代的一种炊具;音辉,可能是指墓地的名称或某种象征性的描述。
  • 隔泉闱:泉闱,指阴间;隔,分离。
  • 陇下:墓地旁。
  • 酹君:以酒浇地,表示祭奠。

翻译

已故的人已经离去,活着的人日渐衰老。秋风触动了人的情感,怎能不让人感到悲伤。 儿子来到我的面前,端庄而有美好的仪态。他说从吉祥的月份开始,奉命处理你的后事。 你的遗体被安葬在青山脚下,墓地名为甗音辉。昔日你常在我身边,现在却隔着阴间的门。 在墓地旁倒下一杯酒,祭奠你,你又怎能知晓。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已故友人施子羽的深切怀念和无尽的哀思。诗中通过秋风的悲凉、儿子的叙述以及墓地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庄重的氛围。诗人通过对生死、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缅怀和对生命意义的沉思。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诗。

王问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子裕。嘉靖十七年进士。除户部主事,监徐州仓,减羡耗十二三。改南职方,历车驾郎中、广东按察佥事。父死,不复仕,隐居湖滨宝界山,兴至则为诗文,或点染丹青,山水人物花鸟皆精妙。以学行称,门人私谥文静先生。 ► 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