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马统师至姑苏久旱霖雨适降

· 王问
方召佐周宣,王师动以天。 式瞻灵雨降,恰在福星前。 杀气穷桑海,华滋润芋田。 山农有谣颂,应并凯歌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大司马:古代官名,相当于现代的军事最高指挥官。
  • 统师:统帅军队。
  • 姑苏:地名,今江苏省苏州市。
  • 霖雨:连绵不断的小雨。
  • 方召:指方叔和召虎,两人都是周宣王时期的著名将领。
  • 周宣:周宣王,西周的一位君主。
  • 王师:指周王的军队。
  • 灵雨:及时雨,这里指天降甘霖。
  • 福星:象征好运和吉祥的星星。
  • 杀气:这里指战争的气氛。
  • 穷桑海:形容战争范围广大,波及深远。
  • 华滋:滋润,繁盛。
  • 芋田:种植芋头的田地,这里泛指农田。
  • 山农:山区的农民。
  • 谣颂:民间歌谣,表达赞美之情。
  • 凯歌:胜利后唱的歌。

翻译

大司马统帅军队到达姑苏,正值久旱之后甘霖适降。 方叔和召虎辅佐周宣王,王师行动仿佛受天意指引。 仰望天降灵雨,恰好在福星照耀之前。 战争的气息遍布桑海,而华滋润泽了芋田。 山区的农民有歌谣赞颂,应当与凯歌一同传唱。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大司马统帅军队至姑苏时,恰逢久旱逢甘霖的情景。诗中通过“方召佐周宣,王师动以天”展现了王师的威武与天意的眷顾,而“灵雨降”与“福星前”则巧妙地结合了自然现象与吉祥预兆。后两句通过对比“杀气穷桑海”与“华滋润芋田”,表达了战争与和平、破坏与建设的对立统一。结尾的“山农谣颂”与“凯歌传”则体现了民间对和平与丰收的喜悦,以及对王师的赞颂。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也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王问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子裕。嘉靖十七年进士。除户部主事,监徐州仓,减羡耗十二三。改南职方,历车驾郎中、广东按察佥事。父死,不复仕,隐居湖滨宝界山,兴至则为诗文,或点染丹青,山水人物花鸟皆精妙。以学行称,门人私谥文静先生。 ► 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