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全翁掌教常熟

圣远斯道熄,譊譊世争鸣。 词华荡文士,章句老经生。 岂无董韩徒,千载犹晨星。 青紫开捷径,身名以为荣。 沦胥迨有宋,群哲时乃兴。 长夜发荧烛,迷途始知津。 圣代振昌运,乡国储才英。 诗书被遐壤,登堂蔼儒绅。 嗟彼禄利途,犹为后进萦。 忆昔安国子,苏学卓有声。 先生富道德,弟子多循循。 孰云教已颓,而不由人行。 伫看春风满,桃李罗前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譊譊(náo náo):喧闹声。
  • 董韩徒:指董仲舒和韩愈,两位都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人物。
  • 晨星:早晨的星星,比喻稀少。
  • 青紫:指官服的颜色,代指官职。
  • 沦胥:指宋朝的衰落。
  • 群哲:指众多贤哲。
  • 荧烛:微弱的烛光。
  • 迷途:迷失的道路。
  • 昌运:昌盛的国运。
  • 儒绅:儒者的服饰,代指儒者。
  • 循循:有步骤、有次序的样子。

翻译

在圣人远去的时代,儒学之道似乎熄灭了,世间充满了喧闹的争论声。文人们被华丽的词藻所迷惑,经生们则沉溺于章句之中。难道没有像董仲舒和韩愈那样的学者吗?但他们的影响就像早晨的星星一样稀少。官职成了捷径,人们以身份和名声为荣。宋朝衰落后,众多贤哲开始兴起。他们在长夜中点亮微弱的烛光,为迷途的人们指引方向。在圣明的时代,国家昌盛,乡间也储备了英才。诗书的影响遍及边远地区,儒者们聚集一堂,气氛热烈。可惜那些追求官禄的人,仍然被后进者所困扰。回想安国子在苏学中的卓越声誉,先生富有道德,弟子们也循序渐进。谁说教育已经衰败,不能通过人的努力来振兴呢?期待春风满园,桃李遍布前庭。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时代变迁和学术兴衰的描绘,表达了对儒学复兴的深切期望。诗中,“圣远斯道熄”一句,即表明了诗人对儒学衰落的忧虑,而“群哲时乃兴”则寄寓了对新时代儒学复兴的希望。诗人通过对董韩徒的提及,强调了儒学传统的重要性,并通过对青紫、沦胥等词语的运用,展现了时代变迁对学术的影响。最后,诗人以春风桃李的意象,寓意着儒学的繁荣和希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儒学复兴的坚定信念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王立道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懋中,号尧衢。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有《具茨集诗文》。 ► 6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