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喜马澹河过访

忧时心气病,几日未能平。 对雨止繁想,听鸿忆寄声。 何期之子过,渐爱野烟轻。 为写寒山色,疏林细雨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忧时:担忧时局。
  • 心气病:因忧虑过度而感到身体不适。
  • 未能平:未能平静。
  • 对雨:面对着雨。
  • 止繁想:停止繁杂的思绪。
  • 听鸿:听到鸿雁的叫声。
  • 忆寄声:回忆起远方传来的声音。
  • 何期:何曾想到。
  • 之子:这个人,指马澹河。
  • :来访。
  • 渐爱:逐渐喜爱。
  • 野烟:田野间的轻烟。
  • 寒山色:寒冷山脉的景色。
  • 疏林细雨情:稀疏的树林和细雨中的情感。

翻译

担忧时局使我心气不宁,几日来未能平静。 面对着雨,我停止了繁杂的思绪,听到鸿雁的叫声,回忆起远方传来的声音。 何曾想到,这个人会来访,我逐渐喜爱上了田野间的轻烟。 为了描绘寒冷山脉的景色,我捕捉了稀疏的树林和细雨中的情感。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自然景色的喜爱。诗中,“忧时心气病”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不安与焦虑。而“对雨止繁想,听鸿忆寄声”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试图通过自然来平复内心的努力。后两句“何期之子过,渐爱野烟轻”则转折出诗人对友人来访的惊喜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最后,“为写寒山色,疏林细雨情”则进一步以画家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寒山疏林细雨的静谧画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细腻描绘。

王邦畿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王隼父。明末副贡。隐居罗浮。以诗名。有《耳鸣集》。 ► 4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