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街行 · 上巳
迷烟迷雨教春困。不道是、清明近。轻寒曾忍柳风狂,只待东君花信。红药芽娇,山丹胎小,依旧无凭准。
兰亭今昔何须问。消不尽、新亭恨。强将客泪付流觞,逝水难酬春怨。莺莺燕燕,花花草草,目送韶光褪。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上巳(shàng sì):古代节日,农历三月初三,人们在这一天有踏青、祓禊等活动。
- 东君:指春神。
- 花信:指春天的花期。
- 红药:即芍药。
- 山丹:即百合花。
- 无凭准:没有确切的消息或迹象。
- 兰亭:指王羲之的《兰亭序》,这里借指文人雅集之地。
- 新亭恨:指新亭对泣,比喻忧国忧民的悲愤之情。
- 流觞:古代文人雅集时的一种游戏,将酒杯放在曲水上游,任其顺流而下,停在谁面前谁就饮酒。
- 逝水:比喻流逝的时光。
- 春怨:对春天流逝的哀怨。
- 莺莺燕燕:形容春天的鸟语花香。
- 花花草草:泛指春天的花草。
- 韶光: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
- 褪(tuì):消逝,减退。
翻译
迷蒙的烟雾和细雨让春天感到困倦,不知不觉中,清明已经临近。曾经忍受过轻寒和狂风的柳树,只是等待春神带来的花期。芍药的嫩芽娇艳,百合的花蕾还小,春天的迹象依旧不明确。
兰亭的今昔不必再问,那新亭的悲愤之情是无法消解的。勉强将自己的客居之泪融入流觞的游戏中,但流逝的时光难以回报春天的哀怨。莺莺燕燕的鸟语,花花草草的春景,只能目送这美好的时光渐渐消逝。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春景,以及对时光流逝的哀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迷烟迷雨”、“红药芽娇”、“山丹胎小”等,生动地勾勒出一幅春意朦胧的画面。通过“兰亭今昔”与“新亭恨”的对比,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最后,以“莺莺燕燕”、“花花草草”等自然景象,抒发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春天和时光的深刻感悟。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
王夫之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上巳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顺伯林景思游湖上得十绝句呈同社 》 —— [ 宋 ] 杨万里
- 《 三月六日中宫生辰二府例以前四日就孤山四圣观设醮泛舟至玉壶环碧园因记欧阳公治平三年丙午岁上巳和韩丞相诗谓是岁始颁明天历三月三日丁巳故有节正须知凤历新之句今岁亦逢辛巳而又岁皆丙午诚异事也辄借原韵赋诗一篇简诸公 》 —— [ 宋 ] 周必大
- 《 题罗春伯所藏脩禊序 》 —— [ 宋 ] 楼钥
- 《 雨后约雪湖游春二首仍前韵 其一 》 —— [ 明 ] 谢迁
- 《 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 》 —— [ 宋 ] 杨万里
- 《 和罗季能上巳习池送客 》 —— [ 宋 ] 李曾伯
- 《 三日同景仁邻几济川晦叔景□吕秘校刘判官会南曹饮五君皆尚书外郎刘吕修唐书官 》 —— [ 宋 ] 刘敞
- 《 元月三首元日雾 》 —— [ 明 ] 王守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