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孙毅斋学士赴南京

旧知中允藉声名,那复仙槎向石城。 珥笏风云天外静,禁林日月海边清。 宠光不异登三岛,辞赋终堪并两京。 前席名贤须有待,藜辉行动石渠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中允:官名,这里指孙毅斋。
  • 仙槎:神话中能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竹木筏。
  • 石城:南京的别称。
  • 珥笏:古代官员上朝时所执的手板,这里指官员的身份。
  • 禁林:皇宫中的园林。
  • 宠光:恩宠和荣耀。
  • 登三岛:指升迁至高位。
  • 两京:指北京和南京。
  • 前席名贤:指在朝中有名望的贤人。
  • 藜辉:指藜杖的光辉,比喻贤人的智慧。
  • 石渠:古代藏书的地方,这里比喻朝廷的智囊团。

翻译

早就知道中允孙毅斋声名远扬,这次他不再乘仙槎前往石城。 他作为官员,风云变幻的天空也变得宁静,皇宫中的日月在海边显得格外清澈。 他的恩宠和荣耀不亚于登上三岛,他的辞赋足以与两京的才子媲美。 朝中等待着名贤的加入,贤人的智慧将照亮朝廷的智囊团。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孙毅斋的声名和才华,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诗中通过“仙槎”、“石城”、“珥笏”、“禁林”等意象,描绘了孙毅斋的高贵身份和清雅环境。后两句则通过比喻和夸张,强调了他的辞赋才华和在朝中的重要地位。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孙毅斋的崇高敬意。

王立道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懋中,号尧衢。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有《具茨集诗文》。 ► 6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