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夕

天物何归剩碧虚,霜飙难挽日南车。 哀弦短剑留魂梦,雪鬓雾花空赘馀。 蚕妾报收双瓮酒,故人诺借满床书。 不知哀乐将谁得,恻恻寒心逼岁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天物:自然界的事物。
  • 碧虚:青天。
  • 霜飙:寒风。
  • 日南车:指太阳,古代传说日行于南方。
  • 哀弦:悲伤的琴声。
  • 短剑:此处可能指剑舞,一种舞蹈形式。
  • 雪鬓:白发。
  • 雾花:指模糊不清的景象或记忆。
  • 赘馀:多余,无用。
  • 蚕妾:养蚕的女子。
  • 双瓮酒:两瓮酒,瓮为盛酒的容器。
  • 满床书:形容书籍之多。
  • 恻恻:形容悲伤或忧愁。
  • 岁除:年末,除夕。

翻译

自然界的事物归于何处,只剩下青天一片,寒风难以阻挡太阳南行的脚步。悲伤的琴声和短剑舞留下的只是梦境中的记忆,白发和模糊的记忆都显得多余。养蚕的女子告诉我她收获了两瓮酒,而老朋友承诺借给我满床的书籍。不知道这些哀乐之情将归属于谁,悲伤和忧愁让我的心感到寒冷,逼近年末。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冬日里的孤寂与哀愁,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天物何归剩碧虚”一句,以问句形式引出对自然界万物归宿的思考,而“霜飙难挽日南车”则进一步以自然景象象征时间的无情。后文通过“哀弦短剑”、“雪鬓雾花”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哀愁和对过往记忆的留恋。结尾的“恻恻寒心逼岁除”更是深化了这种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