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遣兴五十八首其二

古人如我我如渠,影不相如画偶如。 无䏿无肠非蟹党,不鳞不介寄鳅居。 宝鸡误识穿坟蝹,淮雉疑同化鼠鴽。 刍狗梦中轮辗足,墨胎相掖上奔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qǐ):指螃蟹的腹部。
  • :这里指螃蟹的肠子。
  • 蟹党:指螃蟹一类。
  • :鱼类身上的鳞片。
  • :甲壳类动物的外壳。
  • :一种淡水鱼。
  • 宝鸡:地名,今陕西省宝鸡市。
  • 穿坟蝹:一种传说中的动物,能穿透坟墓。
  • 淮雉:淮河地区的野鸡。
  • 化鼠鴽:传说中能变化成鼠的鸟。
  • 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
  • 墨胎:古代一种黑色的胎记。
  • 相掖:互相扶持。
  • 奔舆:古代的一种快速马车。

翻译

古人像我,我也像古人,我们的影子不相似,但画中偶然相似。 没有螃蟹的腹部和肠子,不属于螃蟹一类,没有鱼鳞和甲壳,寄居在泥鳅的居所。 误将宝鸡当作能穿透坟墓的神秘动物,淮河的野鸡疑似能变化成鼠的鸟。 草扎的狗在梦中被车轮碾过脚,黑色的胎记互相扶持,登上疾驰的马车。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自我与古人、现实与梦境的深刻思考。诗中“古人如我我如渠”一句,既展现了作者对古人的认同,也表达了对自我存在的反思。后文通过描述一系列奇异的生物和场景,进一步以超现实的笔触探讨了身份、存在与变化的哲学问题。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性和想象力。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