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霁过枫木岭至白云庵雨作观刘子参新亭纹石留五宿刘云亭下石门石座似端州醉石遂有次作二首

三岁度岭行,薄言观世枢。 壮心销流丸,林泉聊据梧。 归心存醉石,取似在枌榆。 江湖忧已亟,神尻梦可趋。 漆吏称昔至,周臣怀旧都。 流止互相笑,外身理不殊。 委形凭大化,中素故不渝。 兴感既有合,触遇孰为拘。 海尘无定变,聊崇芳兰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小霁(jì):小雨初停。
  • 枫木岭:地名。
  • 白云庵:地名,可能是一座庵堂。
  • 刘子参: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
  • 新亭:新建的亭子。
  • 纹石:有纹理的石头。
  • 五宿:住了五天。
  • 端州醉石:端州(今广东肇庆)的醉石,是一种名石。
  • 薄言:轻轻地说,此处指轻率地行动。
  • 世枢:世界的中心,指重要的地方或事物。
  • 壮心销流丸:壮志消磨,如同流水中的药丸。
  • 据梧:依靠梧桐树,比喻隐居。
  • 醉石:指端州醉石,也比喻隐逸的生活。
  • 枌榆:指故乡。
  • 江湖忧已亟:对江湖(指社会)的忧虑已经很急迫。
  • 神尻(kāo):传说中能变化的神兽,比喻变化无常。
  • 漆吏:指古代漆园吏,庄子的职位。
  • 周臣:周朝的臣子,指忠于故国的人。
  • 外身:指身体之外的事物,如精神、理想等。
  • 委形:委身于形体,指顺应自然。
  • 大化:自然的变化。
  • 中素:内心的纯真。
  • 兴感:兴起的感慨。
  • 触遇:遭遇的事物。
  • 海尘:海边的尘土,比喻世事变迁。
  • 芳兰躯:比喻高洁的品格。

翻译

小雨初停,我越过枫木岭来到白云庵,雨又开始下。我观赏了刘子参新建亭子里的纹石,并在那里住了五天。刘子参说亭下的石门石座很像端州的醉石,于是我有了这次的创作。

三年来我多次越过山岭,轻率地观察着世界的中心。我的壮志如同流水中的药丸般消磨,只能在林间山泉旁依靠梧桐树隐居。我的归心寄托在醉石上,仿佛回到了故乡。我对社会的忧虑已经很急迫,梦见自己像神尻一样变化无常。

漆园吏曾经来到这里,周朝的臣子怀念着旧都。我们互相笑着流止不定,但身体之外的理想和精神却始终如一。我们顺应自然的变化,内心的纯真永远不会改变。兴起的感慨与遭遇的事物相互契合,谁又能拘泥于一成不变呢?海边的尘土不断变化,我仍愿保持高洁的品格。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诗人展现了自己壮志消磨、归心似箭的内心世界。同时,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和对自然变化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顺应自然、保持内心纯真的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