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薤露辞:古代一种挽歌,薤露指露水,比喻人生短暂如露水易逝。
- 针劄:用针刺。
- 古锥:古代的锥子,这里比喻尖锐深刻。
- 绒缕:细绒线。
- 鹃瘖:鹃鸟的叫声,瘖指声音嘶哑。
- 泫:水珠滴落的样子。
翻译
情感的丝线未曾剪断,不觉间显得有些痴迷,留下槌板上的歌声,唱着哀悼逝者的薤露辞。 用针刺入古锥,深刻到见血,细绒线分缕,织成细密的丝。 马蹄踏过霜寒之后的残迹,鹃鸟嘶哑的叫声直到月落时分。 原本是百花尖上的雨露,春天回归时,凭借这些雨露滋润着青翠的枝条。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哀思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诗中“情丝未剪不嫌痴”展现了诗人对情感的执着,而“槌板留歌薤露辞”则是对逝者的哀悼。后句通过“针劄古锥”和“线分绒缕”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深刻的痛苦和细腻的情感。结尾的“百花尖上雨”和“泫青枝”则寄托了对春天和生命复苏的希望,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循环不息的乐观态度。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
王夫之的其他作品
- 《 拟古诗十九首 其二 》 —— [ 明 ] 王夫之
- 《 题林良枯木寒鸦图图有李宾之题句四首 》 —— [ 明 ] 王夫之
- 《 浣溪沙 · 过熊男公夜话 》 —— [ 明 ] 王夫之
- 《 和梅花百咏诗古梅 》 —— [ 明 ] 王夫之
- 《 摸鱼儿 · 潇湘小八景词其一 》 —— [ 明 ] 王夫之
- 《 杂诗四首 》 —— [ 明 ] 王夫之
- 《 读甘蔗生遣兴诗次韵而和之七十六首 》 —— [ 明 ] 王夫之
- 《 浣溪沙 · 桃花二首 》 —— [ 明 ] 王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