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 潇湘小八景词其一

截流澌、飞虹侧挂,长空流月孤影。斜收返照蔚蓝天,蘋末一江风冷。更漏静。罢鸣桹、停桡沙觜星光耿。疏镫夜永。似说向人间,流光易谢,夜烛游须秉。 歌舞罢,追赏良宜此景。木兰牵动绿荇。樵青唱阕斗参横,残月又斜西岭。君莫省。君不见、芦中人老成萍梗。载愁舴艋。向牛饮溪边,羊裘滩上,别把丝纶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摸鱼儿:词牌名,又名“买陂塘”“双蕖怨”“迈陂塘”“山鬼谣”等。
  • 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
  • 截流澌:截断流动的冰块。澌(sī),解冻时流动的冰。
  • 鸣桹:古代一种打击乐器,形似小鼓。
  • 停桡:停船。桡(ráo),船桨。
  • 沙觜:沙滩的尖端。觜(zuǐ),鸟嘴,这里指尖端。
  • 疏镫:稀疏的灯光。镫(dèng),古代盛熟食的器具,这里指灯。
  • 夜永:夜长。
  • :持,拿着。
  • 追赏:追寻欣赏。
  • 木兰:一种植物,这里指木兰舟,即用木兰木制成的船。
  • 绿荇:绿色的荇菜。荇(xìng),一种水生植物。
  • 樵青:樵夫。
  • 斗参横:斗转星移,指夜深。参(shēn),星宿名。
  • 芦中人:指隐士。
  • 萍梗:浮萍和断梗,比喻漂泊不定。
  • 舴艋:小船。舴(zé),小船。
  • 牛饮溪边:在溪边放牛饮水。
  • 羊裘滩上:在滩上放羊。裘(qiú),皮衣,这里指羊皮。
  • 丝纶:钓鱼的丝线。

翻译

截断流动的冰块,飞虹斜挂在天际,长空中月亮孤独地映照。夕阳的余晖斜射,蓝天显得更加蔚蓝,江面上蘋末吹来一阵冷风。夜深了,鸣桹声停止,船只停靠在沙滩尖端,星光闪烁。稀疏的灯光在长夜里闪烁,似乎在向人间诉说,时光易逝,夜晚的烛光游走必须抓紧。

歌舞结束后,追寻欣赏这美景是适宜的。木兰舟牵动着绿荇,樵夫唱完歌,斗转星移,残月又斜挂在西岭。你不要省悟,你难道看不见,芦中的隐士已老,成了漂泊不定的萍梗。载着忧愁的小船,在溪边放牛饮水,滩上放羊,另外整理钓鱼的丝线。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夜晚江景图,通过“飞虹侧挂”“长空流月”等意象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象。词中“流光易谢,夜烛游须秉”表达了时光易逝的哀愁,而“芦中人老成萍梗”则透露出隐士的漂泊与无奈。整首词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抒发了人生感慨。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