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甘蔗生遣兴诗次韵而和之七十六首

寻针死计东洋海,失火生缘露地车。 九曲径幽知路蚁,连城珠贱报恩蛇。 魂随月下琴心立,眼透云中扇影遮。 烈焰原头烧不尽,藏春依约绿些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遣兴:抒发情感,消遣之意。
  • 次韵:依照原诗的韵脚和用韵次序作诗。
  • 和之:和诗,即按照原诗的题材、风格或韵脚作诗回应。
  • 寻针死计:比喻极其艰难或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东洋海:指东海。
  • 失火生缘:因失火而产生的缘分或因果。
  • 露地车:指在露天停放的车辆。
  • 九曲径:形容道路曲折。
  • 连城珠:价值连城的珠宝,比喻极其珍贵。
  • 报恩蛇:传说中知恩图报的蛇。
  • 琴心:琴声中蕴含的情感。
  • 扇影遮:扇子的影子遮挡。
  • 烈焰:猛烈的火焰。
  • 藏春:隐藏的春意,指生机。
  • 依约:隐约,不明显。
  • 绿些些:些许绿色,指微弱的生机。

翻译

寻找针尖般的死计于东海茫茫,因失火而生的缘分如同露天的车辆。 曲折的小径上,知路的蚂蚁明了方向,连城的珠宝却贱如报恩的蛇。 魂魄随着月光下的琴声站立,目光透过云中的扇影遮挡。 烈焰原头的火势虽猛,却烧不尽,隐约中藏着春意,绿意微弱。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丰富的意象和隐喻,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无常和世事难料的感慨。诗中“寻针死计东洋海”与“失火生缘露地车”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描绘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后者则暗示了意外的缘分。后两句通过对蚂蚁和蛇的比喻,进一步探讨了价值与报恩的主题。最后两句则以烈焰和藏春的对比,表达了生命力即使在极端环境下也难以被完全摧毁的哲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美感。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