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遣兴五十八首其二

当年不夹丝毫汞,猛火烧心可自探。 借得金锤忘错误,烹来石鼎记酸咸。 贪栽苜蓿程生马,吝予柔桑蠋似蚕。 姫歜孔芹舌底事,世人浪说待回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gǒng):水银,这里比喻杂质或不纯之物。
  • :探究,这里指自我反省。
  • 金锤:比喻重要的工具或手段。
  • 石鼎:古代烹饪用的大锅,这里比喻记忆或经验。
  • 酸咸:比喻生活的苦与甜。
  • 苜蓿(mù xu):一种草本植物,常用来喂养牲畜。
  • 程生马:指用苜蓿喂养的马。
  • 柔桑:柔软的桑叶,蚕的食物。
  • (zhú):蚕的幼虫。
  • 姫歜(jī chù):古代的一种美酒。
  • 孔芹:古代的一种美食。
  • 回甘:指食物或饮料最初的味道可能不佳,但随后会有甜美的回味。

翻译

当年内心纯净无杂,猛烈自省如火烧心。 借来重要工具却忘却错误,烹饪生活记忆中的苦与甜。 贪图用苜蓿养马,却吝啬给予蚕柔软的桑叶。 姫歜与孔芹在舌尖上的事,世人总是期待着回甘。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经历和自我反省的深刻思考。诗中“汞”与“探”、“金锤”与“石鼎”等词语的运用,巧妙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后两句通过对“苜蓿”与“柔桑”、“姫歜孔芹”与“回甘”的对比,进一步反映了诗人对人生选择的反思和对美好事物的期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王夫之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诗歌艺术。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