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鹅湖文宗书院内塑朱晦翁吕东莱二陆先生旧院惟存遗址院傍有鹅湖寺甚伟
周室东迁孔子生,宋家南渡朱子出。
天生贤圣岂偶然,扶植纲常在删述。
鹅湖书院傍铅山,二陆东莱皆特立。
晦翁大会鹅湖前,至今议论昭奎璧。
义利堂堂判两途,毫釐之差分舜蹠。
德性工夫归执中,学问兼该务精一。
初若夷尹各一家,卒宗博约共亲密。
所以有宗崇儒流,日以文宗表其额。
我昔闻名深慕之,平生愿游今始获。
徘徊荒址认残碑,惟见鹅湖寺门辟。
始知异教善惑人,斯道寥寥成叹息。
安得佛老尽销除,世宗孔氏无回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谒 (yè):拜见。
- 鹅湖文宗书院:位于江西省铅山县,是宋代著名的书院之一。
- 朱晦翁:即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宋代著名理学家。
- 吕东莱:即吕祖谦,字伯恭,号东莱,宋代理学家。
- 二陆:指陆九渊和陆九龄,宋代理学家。
- 奎璧:指星宿中的奎宿和壁宿,比喻文章或学问的精华。
- 舜蹠:指舜和蹠,舜是古代的圣王,蹠是古代的盗贼,比喻善恶的极端。
- 执中:指持守中道,不偏不倚。
- 博约:指广博和简约,学问的两种境界。
- 异教:指佛教和道教,相对于儒教而言。
- 斯道:指儒家的学说和道理。
- 回忒 (tè):偏离,错误。
翻译
周朝东迁时孔子诞生,宋朝南渡时朱子出现。 天生的贤圣岂是偶然,他们扶植纲常,致力于删述经典。 鹅湖书院依傍铅山,二陆和东莱都是特立独行的人物。 晦翁在鹅湖前大会,至今他们的议论仍如星辰般璀璨。 义与利堂堂正正地分为两途,毫厘之差区分了圣王与盗贼。 德性的工夫归于持守中道,学问应兼该广博与简约,力求精一。 起初似乎各有家派,最终都宗奉博约,亲密无间。 因此有宗派崇尚儒学,日以继夜地以文宗之名表彰其额。 我过去听闻其名,深感仰慕,平生愿望今日终于得以实现。 徘徊在荒废的遗址,辨认残碑,只见鹅湖寺门敞开。 始知异教善于迷惑人心,儒家的道理已寥寥无几,令人叹息。 如何能使佛老之教尽数消除,世人都宗奉孔子,不再偏离正道。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鹅湖文宗书院的描述,表达了对宋代理学家朱熹、吕祖谦及二陆的敬仰,以及对儒家学说衰落的忧虑。诗中,“天生贤圣岂偶然,扶植纲常在删述”体现了对儒家圣贤的崇敬,而“义利堂堂判两途,毫釐之差分舜蹠”则强调了儒家道德的严格标准。最后,诗人感叹异教的盛行导致儒家学说的衰微,表达了对儒家复兴的深切期望。
王缜
明广东东莞人,字文哲。弘治六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强直敢言。正德初为云南左参政,忤刘瑾,借故罚米五百石,售家产以偿。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苏松诸府,督兵歼刘七于狼山。世宗即位,升南京户部尚书。卒官。
► 420篇诗文
王缜的其他作品
- 《 题柯学士所种二柏在翰林院后 》 —— [ 明 ] 王缜
- 《 题撒麻铺次韵铺在贵州晋安道中二首 》 —— [ 明 ] 王缜
- 《 直沽道中读张翠屏舟中纵笔适有所感次韵柬内翰石溪梁先生 》 —— [ 明 ] 王缜
- 《 过镇远次壁间韵兼简同年杨居敬郡守二首 》 —— [ 明 ] 王缜
- 《 遇庆成宴二首 其二 》 —— [ 明 ] 王缜
- 《 京城见梅 》 —— [ 明 ] 王缜
- 《 登紫阳山有感录似汪有仁宪副 》 —— [ 明 ] 王缜
- 《 再用前韵赠沐锦衣希申 》 —— [ 明 ] 王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