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烈陶氏先祠诗

庙食于今,帝显其光。 迄于继世,莫之与京。 奕奕藩侯,荆越是疆。 奠我南服,神武维扬。 酋獞是慑,下民孔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庙食:指在庙中受到祭祀。
  • 帝显其光:指帝王的光辉显耀。
  • 继世:指后代。
  • 莫之与京:没有人能与之相比。
  • 奕奕:形容光彩照人。
  • 藩侯:指诸侯王。
  • 荆越:古代地名,指今湖北、湖南一带。
  • :边界。
  • :安定。
  • 南服:指南方的地区。
  • 神武维扬:指英勇的武力得以显扬。
  • 酋獞:指当地的土著首领。
  • :畏惧。
  • 孔宁:非常安宁。

翻译

在今天,庙中受到祭祀,帝王的光辉显耀。 直到后代,没有人能与之相比。 光彩照人的诸侯王,统治着荆越之地。 安定我们南方的地区,英勇的武力得以显扬。 当地的土著首领感到畏惧,百姓非常安宁。

赏析

这首诗赞颂了陶氏先祠的忠烈精神及其后代的辉煌成就。诗中,“庙食于今,帝显其光”描绘了陶氏家族受到的尊崇和帝王对其的认可。随后的“继世”、“莫之与京”强调了陶氏家族的卓越地位和无与伦比的荣耀。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奕奕藩侯”、“神武维扬”等词句,展现了陶氏家族在南方的统治力和对当地安宁的贡献,体现了其家族的英勇和威严。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陶氏家族的崇高敬意。

王渐逵

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