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沧州翁家藏高漫士山水图

· 王恭
草屋带沧波,连峰扫黛蛾。 路疑盘谷入,门讶辋川过。 野杖依松桂,春衣换薜萝。 弄琴鱼鸟近,卷幔水云多。 机静都忘世,槃成遂永歌。 纷纷人代里,缨冕欲如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沧波:青苍色的水波。
  • 黛蛾:古代女子用青黛画的眉,形状弯曲细长,如蛾的触须。这里比喻山峰的轮廓。
  • 盘谷:曲折的山谷。
  • 辋川:水名,在陕西省,流经蓝田县,这里指代隐居的地方。
  • 薜萝:薜荔和女萝,两种植物,常用来指代隐士的服装。
  • 弄琴:弹琴。
  • 机静:心机平静,无世俗之念。
  • 槃成:指隐居生活。
  • 缨冕:古代官吏的冠饰,代指官职。

翻译

草屋依傍着青苍色的水波,连绵的山峰如同画眉般弯曲细长。 路途曲折仿佛进入了盘谷,门前景象宛如辋川的隐逸之地。 手持杖杖,身边是松树和桂树,春衣换成了隐士的薜荔和女萝。 弹琴时,鱼鸟似乎都靠近了,卷起幔帐,水云的景色更加丰富。 心机平静,忘却了世俗,隐居生活让我长久地歌唱。 在纷扰的人世间,那些官职和冠饰又有何意义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隐居山水的理想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漠。诗中“草屋带沧波,连峰扫黛蛾”等句,以景入情,展现了隐居地的宁静与美丽。后文“机静都忘世,槃成遂永歌”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心灵净化的审美情趣。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