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使琉球

· 王恭
扶桑无路但行舟,才子今持汉节游。 自是皇威均雨露,故将冠冕化琉球。 风波浩荡蛮天晓,岛屿空濛瘴海秋。 早晚星槎归上国,殊方休起见京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扶桑:古代神话中的东方神木,后用来指代日本。
  • 持汉节:手持汉朝的节杖,代表皇帝的使者。
  •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这里指代中国文化的影响。
  • 化琉球:使琉球接受中国的文化影响。
  • 星槎:古代神话中能载人穿越星河的船。
  • 殊方:异域,指琉球。

翻译

东方之路虽无陆地,但有舟船可通,才子今日手持汉朝节杖,作为使者远游。 这自然是皇帝的威严与恩泽普及四方,因此将中国的文化与制度传播至琉球。 风波浩荡,蛮荒之地迎来了黎明的曙光,岛屿在空濛中,瘴气弥漫的海域已是秋意浓。 早晚有一天,星河之船将带他回到上国,异域之地不再兴起思念京城的楼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使者前往琉球的情景,通过“扶桑无路但行舟”和“风波浩荡蛮天晓”等句,展现了旅途的艰险与辽阔。诗中“持汉节”和“化琉球”体现了皇帝的权威和文化的传播,而“星槎归上国”则表达了对归国的期盼。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外交使命的庄严,也透露了诗人对家国的深情。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