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唐姚合赠王尊师

· 王恭
羽客吹笙何处去,黄花古路薜萝间。 寥寥鸡犬云中室,渺渺烟霞海上山。 白鹤夜归经欲尽,黄粱秋熟梦初还。 尘生未免缘浮累,几度逢师每厚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羽客:指道士。
  • 吹笙:古代道士常吹笙以示修仙。
  • 黄花:指菊花,也泛指秋天。
  • 薜萝:一种植物,常用来形容隐士的居所。
  • 寥寥:稀少。
  • 鸡犬云中室:形容道士的居所高远,如同在云中。
  • 渺渺:遥远。
  • 烟霞:指山水间的雾气和霞光,常用来形容仙境。
  • 白鹤:常被视为仙鸟,象征长寿和仙境。
  • 黄粱:指黄粱梦,比喻虚幻的梦境。
  • 浮累:世俗的牵累。

翻译

道士吹着笙去了何处?在秋天的黄花和薜萝间的小路上。 他的居所稀少,仿佛在云中的鸡犬之声中,远处的烟霞笼罩着海上的山。 白鹤在夜晚归来,似乎经书已读尽,黄粱梦在秋熟时初醒。 尘世的生计使我难免受到世俗的牵累,每次遇到师父都感到羞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士的隐逸生活和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诗中通过“羽客吹笙”、“黄花古路”、“鸡犬云中室”等意象,营造出一个超脱尘世的仙境,表达了诗人对道士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末句“几度逢师每厚颜”则透露出诗人对未能完全摆脱世俗牵累的自责和羞愧。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的渴望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