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陈思孟家藏古画二幅其一

· 王恭
胜寄结幽梦,远林适孤寻。 澹然花源里,杳蔼云木深。 胸次不碍物,但闻丘中琴。 唯应弃瓢者,永言谐夙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胜寄:美好的寄托。
  • 幽梦:深远的梦境。
  • 孤寻:独自寻找。
  • 澹然:平静的样子。
  • 花源:花的世界,比喻美好的地方。
  • 杳蔼:深远而朦胧的样子。
  • 云木:高耸入云的树木。
  • 胸次:心中。
  • 丘中琴:山中的琴声,指隐居者的生活。
  • 弃瓢者:指隐士,典出《庄子·外物》,讲述一个隐士弃用瓢饮,以示超脱世俗。
  • 永言:永远地说。
  • 夙心:长久以来的心愿。

翻译

美好的寄托编织成深远的梦境,我独自在远方的林中寻找。 在平静如花的世界里,深远而朦胧的云木深处。 心中无所挂碍,只听见山中隐士的琴声。 只有那些超脱世俗的隐士,才能永远地与我长久以来的心愿相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与宁静生活的情感。通过“胜寄结幽梦”和“孤寻”等词,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孤独探索的向往。诗中的“澹然花源里,杳蔼云木深”进一步以自然景象来象征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深远。最后,通过“丘中琴”和“弃瓢者”的意象,诗人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体现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与和谐的夙愿。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