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传别驾存省堂

· 王恭
大路久榛芜,末流异溪径。 淳庞日已隳,遂令此心病。 众伪挥我真,百邪乱吾正。 谁知灵台中,澹然大虚静。 驯扰无外驰,澄明见初性。 嘉尔有道人,于时复存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大路:大道,比喻正道。
  • 榛芜:杂草丛生,比喻荒废。
  • 末流:指下游,比喻低下的状态。
  • 淳庞:淳朴宽厚。
  • (huī):毁坏。
  • 众伪:众多虚假。
  • :挥霍,浪费。
  • 灵台:心灵。
  • 澹然:平静的样子。
  • 大虚静:极大的空旷与宁静。
  • 驯扰:驯服,安抚。
  • 外驰:向外奔走。
  • 澄明:清澈明亮。
  • 初性:本性。
  • 嘉尔:赞美你。
  • 有道人:有道德的人。
  • 存省:存心反省。

翻译

大道已经荒废许久,下游变得与上游不同。 淳朴宽厚的风气日渐毁坏,这使得人心生了病。 众多的虚假挥霍了我的真诚,百般的邪恶扰乱了我的正直。 谁能知道在心灵深处,有着极大的空旷与宁静。 驯服了外界的奔走,清澈地看见了本性。 赞美你这个有道德的人,在这个时代依然存心反省。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大路”与“末流”、“淳庞”与“众伪”的对比,揭示了社会风气的衰败和人心的病态。诗中“灵台中,澹然大虚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与本真追求的向往。最后赞美了那些在乱世中仍能保持自我反省的有道之人,体现了诗人对道德坚守的崇敬。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