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谭天水入闽中寄周还梅

客情乡语路迢迢,大海邻邦隔水潮。 山色旧游凭鹤到,梅花新梦倩云招。 琵琶不速红亭别,苜蓿难驯白马骄。 为报河西桥畔月,手栽桐树不曾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乡语:家乡的方言。
  • 迢迢(tiáo tiáo):遥远的样子。
  • 大海邻邦:指福建,因其地处海边。
  • 隔水潮:指隔着海水。
  • 山色旧游:指曾经一起游玩的山景。
  • 凭鹤到:依靠仙鹤传信到达。
  • 梅花新梦:指新的梦境中出现了梅花。
  • 倩云招:请求云彩传递消息。
  • 琵琶不速:琵琶声不请自来,指离别时的音乐。
  • 红亭别:在红色的亭子里分别。
  • 苜蓿(mù xu):一种植物,常用来喂养马匹。
  • 白马骄:白马显得骄傲,指马匹健壮。
  • 河西桥: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手栽桐树:亲手种植的桐树。
  • 不曾彫(diāo):不曾凋谢,指树依然茂盛。

翻译

客人的乡音和话语,路途遥远,大海将我们与福建隔开,只能听到潮水的声音。 曾经一同游玩的山景,希望仙鹤能带去消息;新的梦境中梅花盛开,请求云彩传递我的思念。 琵琶声不请自来,我们在红亭中分别;苜蓿虽然美味,但难以驯服那骄傲的白马。 请告诉河西桥畔的月亮,我亲手种下的桐树至今未曾凋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乡语”、“山色旧游”、“梅花新梦”等意象,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遥远距离带来的思念。诗的结尾以“手栽桐树不曾彫”寄托了对友情的坚定和长久不变的愿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

王邦畿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王隼父。明末副贡。隐居罗浮。以诗名。有《耳鸣集》。 ► 4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