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应白鹿应制

圣人建皇极,中兴应时行。 敷理协玄化,修身臻至诚。 敬天严秩祀,尊亲先正名。 酬功举绝世,崇道釐徽称。 不遗先圣轨,遂使百度贞。 扬材达遐隐,察物无遁情。 施仁及茕独,至德本好生。 详刑洗冤牍,赈荒起疲氓。 丕谟耀洪昊,厚德浃太宁。 中州显神育,瑞麑昭物灵。 窈尔冰雪姿,粹然金玉精。 含文好无极,驯性安不惊。 如从王囿伏,靡逐蒿野鸣。 抚臣重嘉异,来贡天子庭。 肃雍献宫庙,万姓腾欢声。 昔年甘露降,再见黄河清。 昨者灵鹊至,又看玉兔呈。 灼哉彰盛德,允矣徵太平。 皇谦益修纪,饬尔百辟卿。 惟善身之宝,惟贤国之祯。 进贤止至善,干禄百福盈。 群臣拜稽首,嵩呼诵王明。 子孙当千亿,圣寿当万龄。 帝俞曰噫嘻,天休予其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敷理协玄化:推广道理,协调深奥的变化。
  • 臻至诚:达到最高的真诚。
  • 严秩祀:严格地按照等级进行祭祀。
  • 尊亲先正名:尊敬亲人,首先明确其名分。
  • 酬功举绝世:奖赏功绩,选拔出世间罕见的人才。
  • 崇道釐徽称:推崇道德,厘定美好的称号。
  • 不遗先圣轨:不遗漏先圣的法则。
  • 扬材达遐隐:提拔人才,使其名声远播。
  • 察物无遁情:观察事物,无所遗漏。
  • 施仁及茕独:施行仁政,照顾孤寡。
  • 至德本好生:最高的德行是爱护生命。
  • 详刑洗冤牍:详细审讯,洗清冤屈。
  • 赈荒起疲氓:救济灾荒,振兴疲惫的民众。
  • 丕谟耀洪昊:伟大的谋略照耀着广阔的天空。
  • 厚德浃太宁:深厚的德行渗透着极大的安宁。
  • 瑞麑昭物灵:吉祥的小鹿显示出万物的灵性。
  • 窈尔冰雪姿:幽深而如冰雪般的姿态。
  • 粹然金玉精:纯粹如同金玉的精华。
  • 含文好无极:蕴含着美好的文采,无限深远。
  • 驯性安不惊:温顺的性格,安静而不惊慌。
  • 如从王囿伏:好像在帝王的园林中安静地伏着。
  • 靡逐蒿野鸣:不追随野外的杂草而鸣叫。
  • 抚臣重嘉异:安抚臣子,重视其特殊的贡献。
  • 来贡天子庭:前来向天子献上贡品。
  • 肃雍献宫庙:庄重和谐地献祭于宫庙。
  • 万姓腾欢声:万民欢腾的声音。
  • 昔年甘露降:过去曾有甘露降临。
  • 再见黄河清:再次看到黄河水清。
  • 昨者灵鹊至:昨天有灵鹊到来。
  • 又看玉兔呈:又看到玉兔出现。
  • 灼哉彰盛德:辉煌地彰显盛大的德行。
  • 允矣徵太平:确实预示着太平盛世。
  • 皇谦益修纪:皇帝更加谦虚,修明法纪。
  • 饬尔百辟卿:整顿百官。
  • 惟善身之宝:只有善良是自身的宝物。
  • 惟贤国之祯:只有贤才是国家的吉祥。
  • 进贤止至善:选拔贤才,达到至善。
  • 干禄百福盈:追求官职,百福充盈。
  • 群臣拜稽首:群臣跪拜叩头。
  • 嵩呼诵王明:高声呼喊,颂扬君王的英明。
  • 子孙当千亿:子孙将繁衍千亿。
  • 圣寿当万龄:圣明的寿命将达到万年。
  • 帝俞曰噫嘻:皇帝说:“哎呀!”
  • 天休予其承:天命让我继承。

翻译

圣人建立皇权,中兴顺应时势而行。推广道理,协调深奥的变化,修身达到最高的真诚。严格地按照等级进行祭祀,尊敬亲人,首先明确其名分。奖赏功绩,选拔出世间罕见的人才,推崇道德,厘定美好的称号。不遗漏先圣的法则,使得一切制度都正直。提拔人才,使其名声远播,观察事物,无所遗漏。施行仁政,照顾孤寡,最高的德行是爱护生命。详细审讯,洗清冤屈,救济灾荒,振兴疲惫的民众。伟大的谋略照耀着广阔的天空,深厚的德行渗透着极大的安宁。中州之地显露出神奇的孕育,吉祥的小鹿显示出万物的灵性。幽深而如冰雪般的姿态,纯粹如同金玉的精华。蕴含着美好的文采,无限深远,温顺的性格,安静而不惊慌。好像在帝王的园林中安静地伏着,不追随野外的杂草而鸣叫。安抚臣子,重视其特殊的贡献,前来向天子献上贡品。庄重和谐地献祭于宫庙,万民欢腾的声音。过去曾有甘露降临,再次看到黄河水清。昨天有灵鹊到来,又看到玉兔出现。辉煌地彰显盛大的德行,确实预示着太平盛世。皇帝更加谦虚,修明法纪,整顿百官。只有善良是自身的宝物,只有贤才是国家的吉祥。选拔贤才,达到至善,追求官职,百福充盈。群臣跪拜叩头,高声呼喊,颂扬君王的英明。子孙将繁衍千亿,圣明的寿命将达到万年。皇帝说:“哎呀!”天命让我继承。

赏析

这首作品赞颂了圣明的君主及其治下的繁荣景象。通过描绘圣人建立皇权、推广道德、选拔人才、施行仁政等一系列举措,展现了国家的和谐与繁荣。诗中提到的吉祥征兆如白鹿、甘露、黄河清等,象征着国家的吉祥和太平。结尾处皇帝的谦逊和对天命的接受,体现了其高尚的品德和对国家的深切关怀。整首诗语言庄重,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圣明君主和太平盛世的赞美与向往。

方献夫

明广东南海人,初名献科,字叔贤,号西樵。弘治十八年进士。正德中授礼部主事,调吏部员外郎,旋从王守仁问学,谢病归西樵山中,读书十年。嘉靖初还朝,以议大礼称帝意,骤进少詹事。累官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持论和平,而舆论视为奸邪,连被劾。又见帝恩威不测,三疏引疾归。有《周易传义约说》、《西樵遗稿》。 ► 2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