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清冷台访洽上人
端居在人境,久没尘壤中。
探奇不惮远,于焉得佳逢。
石怪互森列,台高絓虚空。
林端宿云去,竹外微径通。
岩壑深杳霭,天花雨臈茸。
洽师禅门秀,戒臈同古松。
说法超上乘,苦心归妙宗。
予惭善根浅,迷方莫能从。
暂此松下石,聊疏浮世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端居:安居,闲居。
- 久没:久陷,久居。
- 尘壤:尘世,人间。
- 探奇:探寻奇景。
- 絓(guà):挂,悬。
- 杳霭:深邃朦胧。
- 天花:佛教中指天界的花。
- 臈茸(là róng):臈,古同“腊”,指年终祭祀;茸,细密柔软的样子。这里可能指细密柔软的花瓣。
- 戒臈:佛教中指僧人的戒龄,即出家受戒的年数。
- 上乘:佛教中指大乘佛教,即高深的佛法。
- 迷方:迷失方向。
翻译
安居在这人世间,长久地沉浸在尘世的纷扰中。为了探寻奇景,我不怕路途遥远,终于在这里遇到了美好的相遇。奇石相互耸立,高台悬挂在虚空之上。云雾从林端飘过,竹林外有微小的路径相通。山岩和沟壑深邃朦胧,天界的花朵如细密柔软的花瓣般飘落。洽师是禅门中的杰出人物,他的戒龄与古松一样长久。他讲说佛法超越了上乘,苦心追求的是妙宗。我自愧善根浅薄,迷失了方向,无法跟随。暂时在这松树下的石头上,试图疏离浮世的踪迹。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远离尘嚣,探寻奇景的心境与所见。诗中,“石怪互森列,台高絓虚空”等句,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山中的奇异景色,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同时,通过对洽师禅法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高深佛法的敬仰,以及自身修行未深的自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净土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