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徐教谕春萱堂

· 王恭
陟屺积遥想,望云郁重襟。 夫子树丛萱,罗生北堂阴。 爱日耀朝景,繁英媚华簪。 采掇忧可忘,盼睐情何深。 方欣禄就养,亦尔道自任。 南陔有遗响,白华多好音。 愿言保贞素,永怀慈母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陟屺(zhì qǐ):登高远望。
  • 郁重襟:心情沉重。
  • 夫子:对徐教谕的尊称。
  • 丛萱:丛生的萱草,萱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母亲。
  • 爱日:温暖的阳光。
  • 繁英:繁盛的花朵。
  • 采掇:采摘。
  • 盼睐:注视,关注。
  • 南陔:古代乐府诗题,多用于表达孝道。
  • 白华:白色的花朵,此处可能指白菊花,象征纯洁。
  • 贞素:纯洁无瑕。

翻译

登高远望,心中积聚着遥远的思念,望着云彩,心情沉重。 尊敬的徐教谕种植了丛生的萱草,它们生长在北堂的阴影下。 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早晨的景色,繁盛的花朵美丽地装饰着华簪。 采摘这些花朵,忧愁或许可以忘却,注视着它们,情感何其深沉。 正欣喜于能以官职之禄养家,你也应自觉承担起道德责任。 南陔的乐府诗中仍有遗响,白华之花传来美好的声音。 愿你保持纯洁无瑕,永远怀念慈母之心。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徐教谕春萱堂的描绘,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徐教谕的敬意。诗中“陟屺”、“望云”等意象,传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萱草作为母亲的象征,被徐教谕种植在堂前,象征着对母亲的纪念和孝道的传承。诗的最后,诗人祝愿徐教谕保持贞洁,永远怀念慈母之心,体现了诗人对道德和家庭价值的重视。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文人对家庭和道德的深厚情感。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