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吴易平还温陵

· 王恭
延陵家住温陵东,南窥大海连空濛。 五夜扶桑气先白,四月刺桐花正红。 延陵自是黄冠客,名姓几时隶兵籍。 案头庄列万馀言,箧里孙吴二三策。 一著戎衣又十年,三时讲武复谈玄。 閒教弟子六七辈,朗诵黄庭千百篇。 寥寥一室梅花寨,钟磬冷冷发天籁。 鲛女闻经罢泣珠,渔人听法争持戒。 心本孤高绝世嚣,有时飞札问三茅。 醉磨夜斗七星剑,梦斩秋潭独角蛟。 昨夜营门领飞檄,秣马徵兵远行役。 道过乡山得到家,松门霜雪回春色。 我昔青年爱游衍,席帽肩舆不知远。 金栗峰头鹤共眠,清源洞里僧同饭。 云树荒台秋草蕃,温陵大姓几家存。 繁华不见今头白,待尔重来仔细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延陵:地名,这里指吴易平的家乡。
  • 温陵:地名,今福建省泉州市。
  • 空濛:形容雾气迷茫的样子。
  • 扶桑:神话中的树木,这里指太阳升起的地方。
  • 刺桐:一种植物,这里指刺桐花。
  • 黄冠:道士的帽子,代指道士。
  • 兵籍:军队的名册。
  • 庄列:指庄子和列子的著作。
  • 孙吴:指孙子和吴起的兵法。
  • 讲武:讲解武艺或兵法。
  • 谈玄:谈论深奥的道理,多指道家的哲学。
  • 黄庭:道家经典《黄庭经》的简称。
  • 鲛女:传说中的美人鱼。
  • 持戒:遵守佛教的戒律。
  • 三茅:指道教的三茅真君。
  • 夜斗:夜晚的星斗。
  • 独角蛟:神话中的怪兽。
  • 飞檄:紧急的军令。
  • 秣马:喂马,准备出行。
  • 徵兵:征召士兵。
  • 游衍:游荡,游玩。
  • 席帽:用席子做的帽子。
  • 肩舆:轿子。
  • 金栗峰:山名。
  • 清源洞:地名,指道观。
  • 秋草蕃:秋天的草丛茂盛。
  • 大姓:大家族。

翻译

吴易平家住温陵东,向南望去大海连着迷茫的雾气。夜晚扶桑树的气息先白,四月刺桐花开得正红。吴易平本是道士,不知何时名字被列入军队的名册。案头摆放着庄子和列子的著作,箱子里藏着孙子和吴起的兵法。穿上军装已有十年,平时讲解武艺又谈论道家哲学。闲暇时教导六七个弟子,朗诵《黄庭经》千百篇。在梅花寨中,钟磬声冷冷地发出天籁之音。鲛女听经后停止哭泣,渔人听法后争相持戒。他的心本孤高,远离尘嚣,有时飞札询问三茅真君。醉中磨砺夜斗七星剑,梦中斩杀秋潭独角蛟。昨夜营门接到紧急军令,喂马征兵准备远行。路过家乡时得以回家,松门上的霜雪已回春色。我年轻时喜欢游荡,不知远近地乘坐轿子游玩。在金栗峰头与鹤共眠,在清源洞里与僧人同饭。云树荒台秋草茂盛,温陵的大姓家族还有几家存在。繁华不再,我已白发,等你重来再细细讨论。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吴易平的生活和性格,以及作者与他的交往和感慨。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吴易平的道士身份、军旅生涯以及他对道教哲学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游历和与吴易平交往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