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至温陵

· 王恭
江城五月南风作,榕叶初凉枣花落。 官炉酒贵人不赊,客路无钱少欢乐。 怜君倜傥能远游,粤王潭头系小舟。 经过不待平原席,濩落宁悲季子裘。 自言家住桐阴下,云榭台中日潇洒。 紫英花开香满衣,槟榔叶大宁论价。 三十年来何怆哉,凄凉人物与苍苔。 明珠象齿不复惜,海客番船何处回。 别来乡县还几旬,况得延陵为主人。 论交自是少知己,薄俗谁能无弃贫。 嗟予飘转红尘里,千载春衣厌泥滓。 醉后狂歌空有神,交态看同一杯水。 送君远游归故园,我亦还山依鹿门。 相思平远台头月,忍听清原洞口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榕叶:榕树的叶子。
  • 官炉酒:官方酿造的酒,通常指质量较高的酒。
  • :赊账,即先消费后付款。
  • 倜傥(tì tǎng):形容人风流潇洒,不拘小节。
  • 粤王潭:地名,可能指广东某地的潭水。
  • 濩落:形容衣衫破旧。
  • 季子裘:季子,指春秋时期的季孙氏,裘指皮衣。这里比喻贫穷。
  • 云榭台:高耸入云的台阁,形容居所高雅。
  • 紫英花:一种花,具体种类不详。
  • 槟榔:一种热带植物,其果实可嚼食。
  • 怆哉:悲伤的样子。
  • 明珠象齿:比喻珍贵的物品。
  • 海客番船:指外国船只。
  • 延陵:地名,可能指江苏常州的延陵。
  • 薄俗:浅薄的习俗或人情。
  • 弃贫:对贫穷者的轻视或抛弃。
  • 红尘:尘世,指人间繁华。
  • 泥滓:泥泞,比喻污浊的环境。
  • 鹿门:地名,指隐居的地方。
  • 平远台: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清原洞: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翻译

江城的五月,南风正盛,榕树的叶子初显凉意,枣花也开始凋落。官方酿造的酒价格昂贵,人们不再赊账,旅途中缺钱的客人少了欢乐。我怜惜你风流潇洒,能远游四方,在粤王潭边系上小舟。经过此地,不必等待宴席,衣衫破旧又何须悲伤。

你自称家在桐树荫下,云榭台中日子潇洒。紫英花开,香气满衣,槟榔叶大,不计其价。三十年来,多么悲伤,凄凉的人物与苍苔。珍贵的明珠和象牙不再珍惜,外国船只不知何时返回。

离别家乡已有多日,何况还有延陵的主人款待。论交情自然是少有知己,浅薄的习俗谁能不轻视贫穷。唉,我飘泊在红尘之中,千载春衣已厌倦泥泞。醉后狂歌,空有神韵,交情看淡如一杯水。

送你远游归故园,我也将回山依鹿门。相思之情如平远台头的月光,忍听清原洞口的猿啼。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旅途中的孤独与凄凉,以及对故乡和友情的深切思念。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南风、榕叶、枣花,以及对人物情感的抒发,如对贫穷的无奈、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的结尾,以相思之情和猿啼声作为背景,加深了诗的哀愁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厌倦。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