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番阳戴氏侍萱堂卷

· 王恭
乐平才子旧知名,曾是清朝被宠荣。 萱草别来应有梦,白云频望不胜情。 关河迢递娱亲舍,铜绶淹留近海城。 他日锦衣归省去,故园鄱水有馀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番阳:地名,今江西省鄱阳县。
  • 侍萱堂:指侍奉母亲。萱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母亲。
  • 乐平:地名,今江西省乐平市。
  • 清朝:指明朝的朝廷。
  • 萱草:一种植物,常用来象征母亲。
  • 白云:常用来比喻远方的思念。
  • 关河:指关隘和河流,泛指边远地区。
  • 娱亲舍:使父母快乐的住所。
  • 铜绶:指官员的印绶,这里指官职。
  • 淹留:停留,滞留。
  • 海城:靠近海的城市。
  • 锦衣:指官员的华丽服饰,这里指官职。
  • 归省:回家探亲。
  • 鄱水:指鄱阳湖的水,鄱阳湖位于江西省。

翻译

乐平的才子早已闻名,曾是明朝朝廷中的荣耀。 自从离开母亲,萱草或许已在梦中相见,白云频频引起无尽的思念。 关隘河流遥远,但愿能娱乐父母的居所,官职虽滞留近海之城。 将来有一天,穿着锦衣回家探亲,故园的鄱阳湖水依旧清澈。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远方母亲的深切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诗中,“萱草”和“白云”分别象征着母亲和远方的思念,通过这些意象,诗人抒发了对母亲的梦回和频望之情。后两句则表达了对未来归乡的期盼,希望能在官职之余,回到清静的故园,与家人团聚。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家的深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