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井

· 王恭
甃石长门里,虚圆一鉴清。 银床苔藓积,丝绠辘轳鸣。 淡泊如恩浅,清泠似妾明。 铅华空自照,惆怅若为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甃石(zhòu shí):用砖石砌成的水井。
  • 虚圆:指井口。
  • 银床:指井上的辘轳架。
  • 苔藓(tái xiǎn):一种生长在阴湿处的植物。
  • 丝绠(sī gěng):井绳。
  • 辘轳(lù lu):一种利用轮轴原理制成的起重装置,用在井上汲水。
  • 清泠(qīng líng):清澈凉爽。
  • 铅华:古代妇女用的化妆品,这里比喻井水。
  • 惆怅(chóu chàng):伤感,失意。

翻译

在长门宫的井边,用砖石砌成的井口清澈如镜。 井上的辘轳架积满了苔藓,井绳牵动时辘轳发出声响。 井水的淡泊如同浅浅的恩情,清澈凉爽仿佛我的明眸。 铅华般的井水空自照映,我心中却充满了惆怅和失意。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宫井的景象,表达了深宫女子的孤寂与哀愁。诗中,“甃石长门里,虚圆一鉴清”描绘了井的清澈与孤寂,而“银床苔藓积,丝绠辘轳鸣”则通过井边的苔藓和辘轳的声响,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寂感。后两句“铅华空自照,惆怅若为情”则巧妙地将井水比作铅华,暗示了女子的美丽与哀愁,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