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后燕别

· 王恭
小堂红烛吐烟清,钟漏微微出县城。 赏地不堪人又别,离筵莫厌酒频倾。 星河卷慢浮霜影,砧杵谁家起夜声。 明发空江分手去,片帆天外挂离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钟漏(zhōng lòu):古代计时器,这里指时间。
  • 离筵(lí yán):离别的宴席。
  • 砧杵(zhēn chǔ):捣衣的工具,砧为垫石,杵为棒槌,这里指捣衣声。
  • 明发(míng fā):天明时出发。
  • 空江(kōng jiāng):空旷的江面。
  • 片帆(piàn fān):孤帆。

翻译

小堂里的红烛吐着轻烟,显得清幽,钟漏的微微声响从县城传来。 在这美好的地方,人们却要分别,离别的宴席上,不要厌倦频频举杯。 星河下,卷帘浮动着霜的影子,不知哪家传来了夜间的捣衣声。 天明时,我们将在空旷的江面分手,孤帆在天边挂着离别的情思。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离别时的深情与不舍。诗中,“小堂红烛吐烟清”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而“离筵莫厌酒频倾”则表达了离别时人们试图通过饮酒来缓解心中的愁绪。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如“星河卷慢浮霜影”和“砧杵谁家起夜声”,增添了诗的意境和情感深度。结尾的“片帆天外挂离情”则形象地表达了离别后的无尽思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深刻体验。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