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即事

· 王恭
习静当幽处,闲扉隐翠微。 林间闻鸟近,云际见人稀。 曲洞留残雪,高岩挂落晖。 遥知铜墨贵,不羡薜萝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习静:习惯于宁静。
  • 幽处:幽静的地方。
  • 闲扉:空闲的门。
  • 翠微:青翠的山色,也泛指青山。
  • 曲洞:曲折的洞穴。
  • 残雪:剩余的雪。
  • 高岩:高耸的岩石。
  • 落晖:落日的余晖。
  • 铜墨:指官职,因古代官员常用铜印墨绶。
  • 薜萝衣:用薜荔和女萝做的衣服,比喻隐士的服装。

翻译

我习惯于在幽静的地方静心,闲暇时便隐于青翠的山色之中。 在林间,我能听到鸟儿的鸣叫,它们仿佛近在咫尺;云端之上,人迹罕至。 曲折的洞穴里还留有残雪,高耸的岩石上挂着落日的余晖。 我深知官职的尊贵,但并不羡慕那些隐士的简朴生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山中的宁静生活,通过“幽处”、“闲扉”、“翠微”等词语,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清幽氛围。诗中“林间闻鸟近,云际见人稀”进一步以自然的声音和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结尾的“遥知铜墨贵,不羡薜萝衣”则表明了诗人对官职的认知,但内心更倾向于山林的自由与宁静。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泊。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